"无为不成:探索世界各大宗教共鸣的宇宙观"
众所周知,当代世界上以恐怖主义为极端表现的一些族际和国际冲突,或多或少、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同各种宗教之间的分歧或冲突有关。与此同时,为减少分歧冲突、消除悲剧根源而进行的宗教之间的对话,却是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话缺少深层的哲学基础。换言之,许许多多的宗教人士和宗教学者并未致力于思考和发掘各大宗教之间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相通之处,从而发现对话的深层基础。本文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即世界观方面思考和发掘这种相通之处的初步努力。
世界是一个过程,这不但是具有科学世界观的现代人的认识,也是各大古代文明及各大传统宗教共同认识。在现代物理学中,时间与空间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而在古代文明中,如中国文化及佛教所表达的情感则更为直觉性地理解了这一点。
在中国文化中,“天地”一词代表着宇宙,即动态变化中的万物,以及它们互相关联形成的一个整体。这一点也体现在儒家思想中,其中“道家”的宇宙观还强调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循环性。而墨家的思想则进一步强调了空间不能脱离时间,这一点在庄子等人的作品中也有所反映。
佛教中的“成、住、坏、空”概念也表明了世界作为变迁过程,并且提出了超越这些循环过程的事物存在,即“永恒者”。法藏等人对于时空关系以及万物生灭变化本质也有独到见解。
印度教视界内外有三相神——梵天(创造)、毗湿奴(护持)、湿婆(毁灭),这三个神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断创造-护持-毁灭再生的宇宙流程。此外,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拉丁语中,都有词汇表达出生命过程或者存在的一切,因此西方语言亦承认事物及其系统都是动态发展状态下的过程。
最后,在基督 教里,上帝创造了一切,但由于人类堕落需要救赎,而这个救赎历史也是一个进程,它最终将导致新天新地。这一切都符合东方文化尤其是印度教某些观念相同的地方,比如老子的道家思想虽然不同于循环论,但它同样主张事物运动发展,同时又指向一种回归与更新,既非简单重复,也非完全结束,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灵旅程。
标签: 无欲无求的女人 、 我想修道怎么入门 、 什么样的人可以学易经 、 道家故事及其哲理 、 道德经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