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河尚公版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不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其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则恶已;皆知善,则斯不善已。有无之交生于难易,以至于成长短见于对照,以至于高下得其盈音声合乎和鸣,而先后随世间常恒也。在此道理中,无为者治国安邦,而行非言教万物自作焉,不辞其起,为非恃己功成弃以往来,其所以久存者,在乎无所取也。
两个版本虽异,但意旨一致。一在表述上,有如河尚公版更具体明白,如“万物作焉而不辞”,则帛书修正版则多用“也”字,使文句优雅流畅。此据帛书修正版阐述。
第一句意指:世间人众认同美好事物即是真正的美好,因为存在着丑陋的事实做对比;又认同事物的良好,只因为它存在着不好的事实做参照。这如鲜花与落叶对比显现。
第二句意指:因此,有与没有这两种状态并存困难与容易在成功后的付出中比较,一件东西是否长或短,要看它与其他东西进行比较是否能得到更多,这样就产生了高低、音调、高度等关系。而且这些都不能改变,因为它们都是自然界中共同遵循规律的一部分。
第三、四句意指:因此,对待国家大计好的君王,他不会亲自参与运转,而是依据自然规律来安排,让人们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去实现事情。这样的君王不会直接用语言教育他人,而是在他们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行动时,用一种领会自然规律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这就是他的智慧所在。他既不会主动开始,也不会因自己的贡献而占有,即使事情达到了完满,没有个人功劳,也似乎从未出现过。但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没有争夺荣耀,因此他们被尊敬,被留住。这点,与我们的国家何其相似!
标签: 普通人怎么修道入门 、 那你认为的道家学说是什么 、 都有哪些学说 、 道德经执一 、 什么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