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昌,河东人也,以山水为志,不好荣华。有一日游青城,遂南至桃源,后遇正一先生司马承禎于南嶽,授以三洞经籙。研究真妙,无时不勤慎,因此得高真屡降,异香妙乐常闻于静室中。
唐明皇召入禁掖,对道德有所询问,便谈论极其精微,上喜悦,因此恩泽优厚,不久便归山。上命赋诗,为序曰:“练师志慕玄门,栖心南嶽,此登道录忽然来辞,以守虚白,不违雅志,又重精修,如遇至人神药时来城闕。”诗曰:“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将成金闕要愿奉玉清书。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还宜传秘訣来徃候仙舆。”
田虛應者,齐国人,以性樸拙吐露无忌諱。在隋文帝开皇年间侍亲于攸县,因喧究而迁往南嶽,以耕耘紫蓋峰之事务五十余年,其母既去世,即游五峰放心自适。在唐高宗龙朔年间,被州牧田侯在岭观构建降真堂居之,并由田千乘赞以粉壁。他所授上清大洞秘法,从正一先生传给薛季昌,再由薛季昌传给虛應。
馮惟良者,与徐灵府、陈寡言为烟罗友,在衡岳中宫修道,与田虛应共谋大事。在唐憲宗元和年间,被廉访使元稹听闻风声而悦之,每造请方外事。桐栢观自正一先生完葺以来久废,他乃再次缠绵构筑,上清阁、降真堂、白云亭、翩闲院等,并复古迹,以三洞之道行于江表。
陳寡言者,与徐灵府同是通儒学的人,但对名利无意。他隐居於玉霄峰,有“华林”号称。他常以琴酒自娱,每吟詠放情自任,但未曾加饰,其山居诗曰:“醉臥茅堂不閉關覺來開眼見青山松花落處宿猿在麋鹿群群林際還。”
刘介者,是武昌人,他的师父王道宗授予他正一的经籙。不久之后王道宗将告离世,把所有东西都遗给他的弟子们,只有刘介收到了图书和经籍。当王道宗去世后,他们把他安葬在东山,那里出现了一个气体升腾到空中的景象,这让刘介感到惊讶,所以决定重新安葬他。但当他们打开棺材,只剩下衣衾,没有尸体,这才意识到他的老师已经得到了超脱。
叶藏质者,与应夷节为林泉友,在石门山居住着。他受过多方面的教育,对符术尤其精通。一位官员因为邪物困扰,请教符咒,但是由于途中发生了一些误差,最终没有成功。当这位官员亲手送回符咒时,其中竟然是一枚封好的匣子内含原来的符咒。这次事件证明了叶藏质确实拥有超凡的能力。
应夷节与叶藏质相处甚密,他们一起研习各种知识和技艺。在天台与龙虎山之间,他接受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经籙。此外,他还接收到了紫虚都功等级的提升,以及一些其他更高级别的地位。而这些经历都是通过一种神奇的手段获得的,这种手段被认为是来自某种不可见世界的一种默示或帮助。
标签: 适合发朋友圈的佛语 、 道德经第48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 什么叫大道至简解释 、 关于道家的名言警句 、 什么叫做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