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美则美矣帅则帅矣皆源于悟透天道规律之人

《道德经》——美丽与丑恶、善良与不善,皆源于天下之悟透天道规律的人

第二章

河尚公版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使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其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帛书修正版:天下皆知美好者为美好,则恶矣;皆知善者则非其所愿也。有无并存于世间,有难易并立于世间,有长短并见于世间,有高低并显于世间,有音声并和于世间,有先后并随于世间,以此观之,无常也。不言而教,不作而成,不争而治,此乃圣人所守也。

两种版本虽同义异文,其意旨相同,但表述上略有差异。在河尚公版中,“万物作焉而不辞,使生而弗有”在帛书修正版中改为了“万物兴起自然,无需强求”,使内容更加流畅。而在帛书修正版中多用了词语如“矣”、“愿”等增加了一定的文学色彩,使语言更加优雅。

这段文字讲述了两个概念的关系,即存在与不存在、困难与容易、大小对比以及声音的和谐,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基本法则,而这些法则又反映到人类社会中的治理原则上来,如君王应如何治理国家,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和行为。这段文字通过对比分析来阐释这一系列问题,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即通过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管理个人生活以及社会秩序,从而达到一种内心平静和世界和谐的地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