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真仙体道通鑑卷之四十自然中的道德境界代表

薛季昌,河东人南岳总胜集云:汉州綿竹人也,家世皆以官显。季昌自幼不好荣,不食葷肉衣常布素,一日游青城,遂南如桃源,后遇正一先生司马承禎于南岳,被授三洞经籙。研真窮妙,勤久不懈,故高真屡降异香妙乐时闻于静室中。唐明皇召入禁掖,对道德乃谈极精微,上喜恩寵優異寻即还山,上命赋诗贈序曰:“练师志慕玄门栖心南嶽及登道录忽然来辞愿归旧山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精修若遇至人神药时来城闕也。”

田虛應者道士,以性樸拙吐露无忌讳,为隋文帝开皇中侍亲于攸县,以喧究遷南嶽躬耕紫蓋峰,以尽子职凡五十餘年母既去世乃遊五峰放志自适。唐高宗龙朔中州牧田侯於嶽观构降真堂以居之田千乘赞以粉壁所授上清大洞秘法自正一先生传薛季昌季昌传虛應既承道要涉歷雲水為友善者惟蔣含洪而已。

馮惟良者道士字云翼修道衡嶽中宮與徐靈府、陳寡言為煙蘿友香火之外瑟酒自娱久之就降真堂師田虛應授三洞祕訣唐憲宗元和中東入天台會稽廉訪使元稹聞其風而悅之常造請方外事桐栢觀自正一先生完葺以來湮廢之久馮惟良乃再締構作上清閤、降真堂、白雲亭、翛閑院復正一先生之迹以三洞之道行於江表。

陳寡言者道士字大初越州暨陽人隱居玉霄峰號華林天台科法有闕遺者拾而補之居常以琴酒為貺每吟詠放情自任未甞加飾其山居詩曰醉臥茅堂不閉關覺來開眼見青山松花落處宿猿在麋鹿群群林際還又曰照水冰如鑑掃雪玉為塵何須問今古便是上皇人。

徐靈府者道士號默希子錢塘天目山人通儒學無意於名利居天台雲蓋峰虎頭岩石室中凡十餘年門人建草堂請居之一弗徃,而後自廬於石層上喬松脩竹森然在目有環池方百餘步其中多怪石若島嶼因名之曰方瀛日以自樂於其間?為詩曰寂寂凝神太極初無心應物自雲輿性修自性非求得欲識真人秪是渠又曰學道全真在此生迷徒待死更求生今生不了無生理縱復生知何處生。

劉元靖者武昌人師王道宗授正一籙未幾 道宗將告寐所有均遺諸門人 元靖惟收圖書既葬於東山晴夜有氣出墓中高數丈 元靖異 之遂改葬及發棺但遺衣衾而已始知其師得道元靖感悟泛洞庭遊武陵復入南岳師田良逸因登魏夫人仙壇乃有卜居意。

葉藏質者陝西平陽縣孫氏裔也初隸安和觀為弟子詣天台馮惟良授三洞經籙於玉霄峰選勝創dao齋號石門山居前二峰聳峭對峙故曰石門日誦do德度 人二經晚年尤精符術請之者如織婺州牧邪物所撓詣請符至路犯穢忌失 之 牧親造見案上有一筒封檢甚固乃前 之 符 也 因焚香置匣捧歸 祟物遂絕由 是 獲驗 家 有所施 不得已則少留 之 悉 為 葺壇宇功德 之 費 牧 乃 表 其 賢 唐 懿 宗 優 詔 石 門 山 居 為 玉 霄 觀 忽 呼 酒 召 其 友 应 夷 節 同 醉 語 及 生 平 事 然 後 告 以 行 日 及 期題 於 門 曰 鷄 鳴 時 去 門 人 遂 聞 珮 雜鼓 樂 聲 于 空 中 須 臾 鷄 唱 視 之 已 化 矣 年 七 十 四。

应夷节,与叶藏质、刘处静为林泉友,与左元泽等同修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他们共同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精神上的提升。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就可以达到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全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