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昌,河东人也,以官显世家,自幼好学不尚荣华。曾游青城得道真传,后遇正一先生司马承禅于南岳,被授三洞经籙。精研真妙,不懈勤修,高真屡降异香妙乐常闻于静室中。
唐明皇召入禁掖,对其深邃之道大悦,便赋诗以表意云:“练师志慕玄门,栖心南岳,将成金闕要,愿奉玉清书。”后又命建凌虚宫,以纪念其事。
田虛應者齐国人,为性质朴拙,不顾世俗礼仪。隋文帝开皇年间,他侍亲于攸县,因喧哗被贬至南岳,在紫盖峰耕作五十余年。母去世后,他游历五峰,与杨馮等结为知音。
唐高宗龙朔年间,他在嶽观构降真堂居住,被称为“隐士”。他掌握了上清大洞秘法,从正一先生传给薛季昌,再由季昌传给他。他对道教有深刻的理解和实践,对自然界有着特殊的感悟和领悟。
馮惟良字云翼,为相人也。在衡岳修道,与徐靈府、陳寡言结为朋友,他们共同探讨道理,并且互相交流思想。他受田虛應的教导,并继承了他的道法。
陳寡言字大初,为越州暨阳人。在天台山居住,有“华林”之号。他是位才子,但并未真正实践他的信仰,只是在山中与友人饮酒吟诗,而已。他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诗句,如“醉臥茅堂不閉關”,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超脱精神。
徐靈府字默希子,为钱塘天目山人,是位通儒的人物,但并不追求名利。在天台云盖峰虎头岩石室中居住十余年,他收集了一批珍贵文献,并撰写了《玄鑑》、《通玄真经注》等作品,其门下弟子仅有左元泽一人能及其所学。此外,他还著有一部《天台山记》,记录了自己对于天台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理、文化和历史的一些见解,以及一些神话传说故事,这部作品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刘元靖,是武昌人的一个 道士,在王道宗门下学习得到了正一籙,也就是最高级别的道家的秘籍。但在王道宗去世时,只把图书典籍留给刘元靖,没有遗嘱其他弟子,因此引起了一系列关于王道宗遗产归属的问题,最终导致刘元靖独自一人拥有这些宝贵资源。这段历史成为了一段传奇故事,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权力争夺以及个人能力与机遇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标签: 女人心态阳光的句子 、 道教的学说 、 人生感悟 :致自己 !(精辟) 、 道家修行朋友圈文案 、 妙言至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