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道家简介及代表人物体验通晓的四十章

薛季昌,河东人也,以山水为志,不好荣华。有一日游青城,遂南至桃源,后遇正一先生司马承禎于南嶽,授以三洞经籙。研究真妙,无时不勤慎,因此得高真屡降,异香妙乐常闻于静室中。

唐明皇召入禁掖,延问道德,他谈极精微,上喜恩宠优异,便即归山。上命赋诗曰:“练师志慕玄门,栖心南嶽,当登道录忽然来辞,以守虚白,不违雅志。”

田虛應者,为性朴拙、吐露无忌讳。他在隋文帝开皇年间侍亲于攸县,因喧究遷南嶽,与妻子耕作紫蓋峰五十余年。当母亲去世后,他游历五峰放纵自适。在唐高宗龙朔年间,被州牧田侯邀请居住在岳观的降真堂中,被田千乘赞誉粉壁所书。他传授上清大洞秘法,从正一先生传给薛季昌,再由薛季昌传给虛应。

馮惟良者,为相人也,在衡岳修道,与徐灵府、陈寡言为烟蘿友。他修行自然,对外界事务不介意。在唐憲宗元和年间,被元稹聘为廉訪使,但他因风而悦,不愿就任。他的遗迹包括上清閤、降真堂、白雲亭和翛閑院,都在江表地区建造。他被封為金闕要,並撰寫了《道德玄樞》九卷。

陳寡言者,以琴酒自娱,有“华林”之号。他与刘介等人共同编写了《通玄真經》,并曾参与天台山的建设工作。在晚年,他独居於玉霄峰,一生只与几位朋友交流,并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诗句,如“醉臥茅堂不閉關”。

徐靈府者,为钱塘天目山人,也是儒学通士。但他对仕途无意,只想修身养性。一生独处於云盖峰虎头岩石室中,有着环池百余步,其中多怪石如岛屿,又称方瀛。这座房子成了他的隐逸地,并且他还自己种植庄稼,是个非常独立的人物。

劉元靖者,为武昌人,他师从王道宗,然后继承了王道宗的衣钵。当王道宗去世时,他收到了所有遗物,但没有得到任何其他人的帮助或指引。在晚年的某个夜晚,一股气体从墓地中升起数丈,这才证明了他的师父得到了超脱。此後劉元靖感悟到生命的短暂,将家产分赠出去,只留下一些衣服和床褥,最终化作空气消逝。

葉藏質则是處州松陽人的法善之裔,也曾受教於安和觀的一位老師,在天台见到馮惟良后获得三洞经籙。叶藏质选择位于玉霄峰上的胜地建立自己的隐居所,即石门山居,每日誦读老子和莊子的书籍,以及周易。而叶藏质最擅长的是符术,可以用符咒驱除邪恶力量,使人们免受其害。

应夷节,则是汝南人的儿子,其祖先应凝被认为是有仙缘的人之一,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品格。应夷节接受过多方面知识训练,并且深入学习古代哲学及神秘主义知识,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仙。他与叶藏质及刘处静等同辈保持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一起研讨哲学问题以及如何达到超脱尘世的一种境界。在会昌末期,由于当时朝廷对佛教严重打压,而许多僧侣转向 道教求解脱,所以应夷节亦决定离开现实世界,最终化作空气消失,其遗体仅剩衣衾而已,此乃证实其得到了超脱之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