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品级反复提及的仙有五品代表着不同道德境界的人物

道教神仙品级,五种修为的层次

道教认为修炼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低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真人,二为圣人,三为贤人,四为仙人,五为地仙,六为天仙。并称:“真人主治百姓,有德行而不言;圣人主理万民,有大智而不惑;贤人辅助圣人,有勇猛而不畏。”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宝应图》将神仙分为三等:天宫、洞府、尸解。称:“上士得道入天宫,与日月同光;中士得道居洞府,以风雨自守;下士得道尸解,无形无象。”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三清、九宫、洞天、三界。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為:得鬼官真君、大罗金霄、高级地宗真君、中级地宗真君、小级地宗真君、大罗通元,上清通元、中清通元和下清通元。

其中“得鬼官真君”指的是死后由阴转阳的境界,而非生前所修炼到的境界,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体”的说法。唐时的《云笈七签`本草·药性各异条目中则将药物分类如下:

有毒但可医病者。

无毒但不能医病者。

有毒且不可医病者。

宋张文远《紫金丹传`提到:“丹炉烧煅火候,用以炼化精气。”

总之,对于修练成就的分类方法很多,但最终形成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每个层次都代表着不同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从基准开始,一步步提升,最终达到最高境界,即“虚空大觉”。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加深理解与实践的一种进阶,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追求这种境界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