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真仙体道通鑑卷之四十天地间道家智者传承录

薛季昌,河东人也,以山水为志,不好荣华。有一日游青城,遂南至桃源,后遇正一先生司马承禎于南嶽,授以三洞经籙。研究真妙,无时不勤慎,因此得高真屡降,异香妙乐常闻于静室中。

唐明皇召入禁掖,对道德有所询问,便谈论极其精微,上喜悦,因此恩泽优厚,不久便归山。上命赋诗,为序曰:“练师志慕玄门,栖心南嶽,此登道录忽然来辞,以守虚白,不违雅志,又重精修,如遇至人神药时来城闕。”诗曰:“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将成金闕要愿奉玉清书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

田虛應者,与薛季昌同宗,是齐国人。他性格樸拙,没有忌讳吐露言语。在隋文帝开皇年间,他侍亲于攸县,因喧嚣而被贬到南嶽,他在紫盖峰耕种子女五十余年,其母去世后,他游历五峰放纵自适。在唐高宗龙朔年间,他在岳观构建了降真堂,而田千乘赞助粉壁。他传授上清大洞秘法,从正一先生传给薛季昌,再由薛季昌传给虛應。

馮惟良者,与徐灵府、陈寡言为烟蘿友。他修道于衡岳中宫,与田虛應相交,最终继承了他的道法。在唐憲宗元和年间,他与元稹等人结交,因为风声而悦之,并常请教方外事。在那之后,他又回到江表的天台山,在那里他再次建立了许多建筑,并恢复了正一先生的遗迹。

陈寡言者,与馮惟良、徐灵府为朋友。他隐居于玉霄峰,有“华林”之称。他的生活简单,只是琴酒二物,每写诗作词,都非常自然,没有多余的装饰。

徐灵府者,以通儒学著称,但并不追求名利。他隐居于天台云盖峰虎头岩石室中十余年,最终自己筑了一座草堂,请他住下,但他没有同意。而后他自己筑了一座小屋,即方瀛院,就在那个地方过起了隐逸生活。

刘元靖者,是武昌人。他师从王道宗,被授予正一籙。但不久之后,当王道宗告别尘世时,只有刘元靖收到了他的遗物和图书。当夜气出墓中的时候,他们才明白王道宗得到了成仙的果位。这让刘元靖深感悟,从此以后就开始泛舟探索,也曾游历武陵,最终还是回到南嶽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叶藏质者,是处州松阳人的法善之裔。当初隶属于安和观做个道士,然后去拜访馮惟良,被授予三洞经籙。叶藏质选择玉霄峰的一个胜地创造了一座 道斋,那里日誦《度人》、《度生》两经晚年的符术尤其精通,一些家宅因为邪恶之物困扰而求助於他,都能得到解救。不过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事务,这些功绩都被埋没起来最终因病逝世的时候,其化身留下的只是一幅珠珮杂鼓乐的声音及鷄鸣声。一时间人们都以为这就是他的化形,不过实际上早已经化为了无形状态去了。此事发生在宣宗大中五年的冬十月,有消息说当晚还有云雀飞落下来不过几天的事情结束之后就再也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的人类活动 anymore.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