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轻松入门道术不言的道者不是烟火之闲解惑前行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修道者的传言。这些说法往往基于对修道者生活的误解。例如,很多人发现来到道观后,许多道长并不热情,也不太爱说话,而且当他们提出问题时,只会给出简短的回答。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些道长们都清高,不愿意参与世间烟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

为了澄清这一点,我将根据自己的修行经验简单地说明:

一、道长不善于言谈吗?错了,实际上,他们并非“冷漠”,而是有着热心肠,但你可能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机会。我们常见到的那些从不笑的人,并不是不会笑,而是性格淡漠,只有在利益相关时才会露面。而同样的,如果善信福主不断提问,“你说没有师承就不能做法事,那么发明道教的人的是谁传授的?他们登坛做法是否灵验?”或者“你觉得某某或某天师的话不对,该如何理解”等类似问题,不要指望高真先师或其他普通修士能详细回答,因为有些话是只为有智慧之人听讲,有些则适合一般善信福主了解,而对于一些“中二”和“杠精”的话题,不回应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对于无法言说的东西,保持沉默就是一种回应,因此久而立论,就有人误以为这是“清高”。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贬低修行者的泄愤之词,没有什么依据。如果过多解释,便失去了无为的宗旨,变成了有为,这在修行中是一个大忌。

二、遵守口戒律条。你可能不知道,说多了也容易犯戒律。在古代汉书《越绝书·内经九术》里就有一句:“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这意味着守口戒很重要。很多经典都对说话进行了规范,比如《老君说五戒》中的“不妄语者乃至无有漏泄”。

三、怕言多失去原则。这也是一个原因。当每个人都不是万事通时,对自己掌握不了的事物,通常也不涉及讨论;对于损害祖师爷的话题,以及社会议题,也避免参与讨论。一旦激动地说出不好的话,即使听众聪明,也可能受到影响;如果听众愚昧,则更易受骗,从而产生恶果,所以许多明哲保身的道长宁愿少说话,更符合太上《道德经》中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了,你们也许就会改变对此看法了。最后,我祝福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得到正义之光,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生命更加美好与平静。此致敬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