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实际上,这些说法,往往基于并不了解修道者的生活而产生的误解。如很多人在来到道观后,发现很多道长不怎么热情,也不太爱说话,向他请教问题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几句带过。难道,这些道长们一个个地都清高地不食人间烟火了吗?答案自然是“非也”。
为了以正视听,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修经验,简单粗浅地叙述如下:
一、 道长并不“冷”,他的热心肠你可能还有机缘遇到。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从来不笑的“冷面人”,这种“冷面人”每天脸上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偶尔挤出一点应付笑纹也算赏脸了。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和道长不爱说话是一个道理。“冷面人”不是不会笑,是生性淡漠,不是牵扯到自己根本利益的时候是不会露出笑容的。同样,如果善信福主一直问“你说没有师承就不能做法事,那么发明道教的人的是谁传授的?他们登坛做法是不是灵验了?”等等,不要说高真先师不回答,就是一般修行者都懒于回复,因为有些话就是说给有智慧的人听的,有些话是说给一般善信福主说的,而有时候不去理会一些“中二”和“杠精”的话题,那本身就是一种回复或者说是一种态度了。
对于无法言说之事,必须也只能保持沉默,因此久之就有了“清高”一说。此说法不过是一种贬低修行者的泄愤之词,其理由是不成立,所以也不多解释。如果过多地解释,就会失去修行中的宗旨,即使是在对外交流时也是如此。
二、 道长遵守口戒律条。
你也许不知道,每句话很可能也是会犯戒的事。在汉·袁康《越绝书·内经九术》中就有这样的话:“故曰九者勿患,将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或者故弄玄虚。在许多经典中,都对这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进行了规范和训诫,比如《老君五戒》、《初真戒》、《大道九戒》,这些都是严格规定着一个修行人的行为举止,并得到绝大多数同行人的承认而遵照的一个要求。
三、 道长怕言多有失,为因果承担责任。
每个人都不是万事通,也不能掌握所有知识,因此,对于自己不掌握的问题领域,或许应该避免涉及。这正体现了一位真正的大德精神——明哲保身。不必为非作歹,更不要因为轻率的话语而引起损害或争执,因为这是违反宇宙规律的一种行为。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说错一句话,就像点燃了一把火,一旦被恶意利用,就很容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那些深知这一点的大德,则选择宁愿保持沉默,不让任何事情成为破坏自己或他人的原因,从而维护自身与社会秩序之间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因此,当我们看到那些似乎总是不太开口的小僧儿时,我们应当明白,他们的心里充满着慈悲与智慧,而他们所遵循的是一种超脱世俗习气、追求内心平静与纯净状态的心境境界。一旦你能够理解并尊重这些原则,你就会发现原来那些人们所谓的情绪表达其实只不过是一层表面的皮肤,而真正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却隐藏在更深邃的情感沟通之下。而通过这样的理解与接纳,我们将更加贴近那份原本存在于生命中的最真实,最温暖的情感连接,无论它是否表现得那样显眼或隐蔽。当我们真的走进这片神秘古老又充满力量的地方时,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触动,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同时又更加坚韧。我希望大家能够亲自体验一下那份属于最高级别意识状态下的平静与自由,它远比任何物质财富更值得珍惜。在这里,你将找到你的内心的声音,与众不同的独特色彩,以及实现自我提升成长的一切机会。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吧!
标签: 人生感悟 每日禅语 、 如何反驳道家观点不对 、 道家道法自然 、 道德经第十章赏析 、 道德经拼音完整版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