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修道入门心法如何成为学修并进的道教人才

相信很多人和笔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道教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对道教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一个宗教(不只是道教),其教化的出发点是人(信众),其主动施予和进行教化的是人(道人,或其他宗教教职人员),其信仰或效法的对象还是人(在宗教上称为神仙,在心理学上称为超人,是对现实人格的超越),因此,从宗教在现实社会中的立足、信仰、发展、教化、传承等等多方位的角度来说,关注于“人”的问题,或许才是真正关注到了宗 教 的根本所在。

在这个基础上,单单以作为五大宗 教 之一的 道 教 来说,究竟什么样的人是 道 教 需要的人才呢?笔者不才,斗胆做出一下阐释:

首先要说明一点,尽管相比以前的环境,如今 的 道 教 有了长足 的 进步,具体可以表现在 宗教学术环境 的 宽松与包容、信徒群众和 道 人们 人数增多、 道 人们 基本生活 和 社会保险 等内容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目前 的 道 教 实际仍然面临缺人的问题。我们也经常会见到有的庙里只有一两位老道长(甚至是当地居士信士)在坚守,而面临着无人传承的情况;有一些位于景区中的宫观,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正式的话语权居住,从而使部分游客产生误解等;还有很多宫观中,有虽然不缺人口,但也有年轻人们前来学习,却也面临着留下来的难题。如果连基本的人员基数都不能做到稳定性,那又如何能够优中选优地去讨论人才培养的问题呢?

因此, Daoism谈发展,其首要的一点仍然是在解决人的问题。先把基数建立起来,就自然也就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于是,我们从每一个人进入 Daoism 系统时,都应该进行基本的心灵建设及文化素养考核,使每个人都具备成为可用之人的保障。这样一来,就可以从根底提升Daoist 在文化素养上的短板。

何谓人才?答案便是能用自己的所修所学为 Daoism 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在这条道路上,每个修行者都是宝贵的人才,只要谨遵祖师爷的情意勤于立功立德,用心修行,那么每个人都可以称作人才。诗云“不拘一格降人才”,唯当我们把对人才定义多样化,便能丰富 Daoism 发展方向。

最后,我暂且卖个“老”,仗着自己十多年的修行经验,也劝诫新入门的小弟子们:纵然时代知识普遍提高,我们学习弘扬方式更加丰富多元,但祖师早言过 “ 多则惑” ,越多可能迷失方向。一方面觉得什么都好,一切皆需学习;二方面认为只有己之话语行为最合适,不同我认知皆错。此外,还需明白:“身心皆散乱,一念便纯真。” 能以纯真一念去修炼,即不会愧对于“修行”这两个字重如天地。

总结来说,对于应培育出的才能标准,可以借助四项标准——品德高尚,上述可靠,上世代影响力强,有关键时刻表现——将这些理念融入实际行动中,以期达成最高境界。在此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并不断践履,以确保我们的追求符合原初目的。

作者: 高璟

来源: 《Daoist Culture》-《Taoist Temple》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