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时期,道教医家在传统医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方剂、本草研究以及古籍注释整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不仅擅长医疗技术,还以此传教,其医术高超一见即愈,被赞誉为“长真谭真人”。王重阳的高足马钰也精通医药,尤其擅长针灸,并著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同为全真七真的刘处玄创立的随山派强调医术,以行医救人的方式修积善之基。刘处玄的弟子崔道演,也是一位精通医疗技艺的人,他致力于修建所谓的积善之基,即通过行医帮助他人而积累福德。
邱处机是全真道七大之一,对道教文化和传统医学都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养生不需要依赖外炼丹药,而应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达到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平衡。邱处机曾受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见,用他的养生理论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尊敬,并被任命掌管天下道教事务。
宋代是中国科技发展鼎盛时期,道教医学也有许多创新。在养生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养生著作,如《摄生消息论》、《混俗颐生录》、《泰定养主论》等。其中,《三元延寿参赞书》的作者飞(字澄心)提出了从房中、日常起居、饮食到服用药物等方面进行养生的理念,这些都是基于科学原则且实用价值极高。
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完素是一位知名的道教医家,他提出的“火热论”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主张治疗疾病要降心火益肾水,用寒凉药物清热通利,因此后人称之为“寒凉派”。
北宋时期,朝廷开始参与编写官方医学文献,如《开宝新详定本草》和《太平圣惠方》,这些书籍系统地整理了当时已有的医学知识,为后世提供了宝贵资源。此外,还有一些专门针对脉学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张伯端所著《八脉经》,崔嘉彦所著《脉诀》,他们对于经络学说及脉象阐述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道教的三种学说 、 如何深层理解大道至简 、 道家故事 、 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吗 、 什么是道家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