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之争:智慧的河流》方尔加
主讲人简介: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著有《荀子新论》等专著多本,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孔孟哲学,多年被评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内容简介:现在我来讲汉代无为而治之后的执政,那么在无为而治过程中,实际上我们讲是无为是相对,无为中包含着有为。那么汉景帝时期,任用了一个酷吏叫宁成,这个宁成也是非常非常厉害,那么他对这些地方的黑社会也是用非常严厉的手段,就说跟郅都一样,他沿袭了郅都的做法,该杀的杀,该抓的抓。当时人对宁成有一个形容,有点像狼牧羊,是这么一种比喻,狼给羊放牧,你想这个羊好得了吗?随时都要吃这个羊,这个羊吓坏了。
所以我刚才说了一个是对那些贵族,一個是對農民、農民起義,一個是對這些地方的大族,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所以汉朝从无为到有為,不是馬上實現的,而是在一個過程中。漢朝政府的有為,还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藩國叛亂的一種態度,就是漢景帝時期,对地方藩國採取了一種態度。
历史上著名的是七国之乱被中央给平定。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朝廷很多大臣,还有很多其他的人,都跟朝廷說,這個地方的问题必须要解決,不可以再這樣一味地退讓。那就是漢景帝時期的一位大臣晁錯,他提出了“削藩策”,就是要削弱地方,那麼最後這些地方怎麼樣?最終他們覺得自己的翅膀硬了,這些地方的大族特別像吴王劉濞,他自己想稱帝,他想颠覆中央,所以當時人就說他的野心是不會消失。
所以在無為與有為之間,我們看到了許多矛盾和衝突,比如窦婴与田蚡之间的事情,他们之间因为一些小事就产生冲突,最终导致灌夫被判死刑,并且窦婴也因此牵连进去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贵族们为了利益和特权展开斗争。当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他们开始关注如何巩固现有的利益和特权,从而引发更多纷争。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汉代,无为并不是完全没有实践,只是一种相对应于更大的战略背景下的选择。而当局势发生变化,无为逐渐转变成了更加积极参与政治并通过实际行动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力的态度。这正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其中仁义代表着君子的行为准则,而智信则代表着处理国家大事所需的心机谋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儒家思想与道家的不同,它们各自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治国理念,但同时又存在互补性质,如同河水不停歇地流动,每一次分合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反映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标签: 什么有容乃大什么无欲则刚 、 怎么理解无欲则刚 、 人生感悟致自己 、 怎么理解道法自然 、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