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认为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习 medicine 之人必须“博极医学源头,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以“见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对患者发起慈悲心,并愿意为他们解除痛苦,不仅如此,还要保持自我清贫,不图个人利益,只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以其崇高的醫德,被后世尊为“药王”。《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也。七岁就学,大力阅读古籍,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弱冠时,他已经能谈论庄子、老子及百家学说的深奥问题,同时他对佛典也有深入研究。他在洛州总管独孤信面前被赞誉为:“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周宣帝时,他隐居太白山,但随着隋文帝辅政,他被征召到国子博士一职,但他却以身体不适拒绝了这一荣誉。在他的朋友面前,他预言:“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我方助之以济人。”当太宗即位时,他被召进京都,却因他的容颜显得格外年轻,因此被赐予爵位,但他坚决拒绝。此后,在多次受到皇上的重视和提拔下,最终辞官归隐。
然而,《旧唐书》中关于孙思邈年龄的一个描述引起了历史学家的关注,其中提到开皇辛酉岁生,即公元541年,这与史料中的其他记录相矛盾,使得人们对于孙思邈真实年龄产生了疑问。而且,《旧唐书》还记载魏徵等奉诏修撰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期间屡次访问孙思邈,而这些活动都发生在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这进一步加剧了关于他的年龄的问题。
尽管存在这些疑惑,但是通过考证,可以确定的是孙思邈确实在永淳元年去世,那一年是公元682年,也就是说他活到了141岁。这段时间里,他留下的作品包括《千金方》的三十卷、《福禄论》的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和《会三教论》,都是医疗或哲学领域的巨著。当宋徽宗封授他为妙应真人的称号,并将他尊奉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等神圣称号时,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文化上,都没有比这位神奇人物更令人敬仰的人物。
最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时代的人们如何看待这种超乎常人的生命长度,以及这种超凡脱俗的智慧与能力,他们如何能够影响并改变那个时代,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什么?
标签: 无欲则刚的女人最聪明 、 无为而无不为怎么回复 、 关于《道德经》的感悟 、 如何理解道法自然 、 修行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