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是出于报恩的心理?还是自发于内心的爱?是为了让别人称赞你是个孝子?还是怕不孝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虽然表面上都是一样的孝顺父母的行为和表现,但是却有不同的境界。
庄子给了孝顺的四种境界,看看你是哪一种?
《庄子-天运》中说:
“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敬孝、爱孝、忘亲、使亲忘我,这就是孝顺的四种境界,由易到难,从低到高。
第一种,也就是最低层次的,“敬孝”。
什么是“敬孝”?
就是指在说话上、态度上,对父母毕恭毕敬,作为子女该做的事,应尽义务也都做到了,这就是“敬晓”。也许你会问,这还不行吗?怎么只是对外面的世界展示出的最低层次?
为什么是最低的,那我们看后面更高的境界,就知道它为什么是最低层次了。比“敬晓”高一个层次的是第三个道德准则:“爱晓”。
什么是“爱晓”?
就不是因为社会规范或恐惧来强迫自己去做,而是在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父亲母亲深厚的情感。当看到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情感上的压力无法承受,即使没有任何回报,只要能看到他们快乐或者健康,我们心里才踏实。这叫作自发于内心的情感。即便没有人们评价或称赞,也不会因此改变,因为这是源自本真之情。
第四个道德准则叫作:“享誉”,这意味着完全把自己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不必期待回报也不用担忧反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付出如何被家人所接受,他们也并未意识到这些事都是由我们完成。此刻,无论何时,你是否能够像平日里吃饭睡觉那样自然无伪地照顾你的家庭成员呢?
所以,当清明节将至,你是否考虑过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和关怀你的祖先们,而不是简单地遵循传统习俗进行祭祀仪式呢?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关怀来自于内心,而非表面的形式。
标签: 什么意思 、 出道弟子眼睛为什么会变样了 、 什么叫大道至简解释 、 六耳猕猴 、 关于修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