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士探究庄子四境界之孝自问所在

《庄子-天运》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这就是孝顺的四种境界,由易到难,从低到高。

第一种,也就是最低层次的,“敬孝”。什么是“敬孝”?就是指在说话上、态度上,对父母毕恭毕敬,作为子女该做的事,应尽的义务也都做到了,这就是“敬孝”。也许你会问,这还不行吗?怎么只是孝顺中最低的层次?

为何是最低的,那我们看后面更高的境界,就知道它为什么是最低的层次了。比“敬孝”高一个层次的孝顺是“爱孝”。

什么是“爱孝”?就像我们对孩子一样,是因为心中怀着对父母的一份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情意,不是为了刻意遵守“尊老爱幼”的社会规范,而是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去表达出来。

第三种境界是“忘亲”。什么意思呢?就像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给予父母多少好处,没有记住过自己曾经为他们做过哪些事情。这并不是说忽略了自己的付出,而是在于没有期待回报,没有将这些行为视作需要被记住或赞扬的事情。

第四种境界则更进一步,是达到一种超越个人关系和个人利益的心态——即使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已经完全遗忘了你的善举,你仍旧无条件地继续这样做,因为这是你内心深处真正想要表达的一份纯粹的情感。这种状态被称为“使亲忘我”,即让双方都能从根本上摆脱基于相互关系中的期望和回报,让一切变得如同自然而然,无需任何心理负担或期待。

因此,在这个清明节,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行动是否仅停留在表面的礼仪与责任,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将那份真正来自内心的声音展现出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出那份超越常规、超越物质交换、甚至超越人类关联本身的人类情感——一股源自本真自发、不求回报且无私奉献的情感。只有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对先辈们,以及对那些给予我们支持与陪伴的人们所谓的一往无前的承诺,一直延伸到那个远大的未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这一切,只因这是一种内在化了的心灵信仰。在这个意义上,即便是在网络时代,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去表现出这种精神,将其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关怀,并希望他人能够理解并加入这一共同之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