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孝顺父母,是出于报恩的心理?还是自发于内心的爱?是为了让别人称赞你是个孝子?还是怕不孝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
虽然表面上都是一样的孝顺父母的行为和表现,但是却有不同的境界。庄子给了孝顺的四种境界,看看你是哪一种?
《庄子-天运》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敬孝、爱孝、忘亲、使亲忘我,这就是孝顺的四种境界,由易到难,从低到高。
第一种,也就是最低层次的,“敬慎”。什么是“敬慎”?就是指在说话上、态度上,对父母毕恭毕敬,作为子女该做的事,应尽的义务也都做到了,这就是“敬慎”。也许你会问,这还不行吗?怎么只是孝顺中最低的层次?
为何是最低的,那我们看后面更高的境界,就知道它为什么是最低层次了。比“敬慎”高一个层次的是“爱之”。什么是“爱之”?就指你的这些祖先崇拜行为,不是不出于为了尽义务去做,不是不为了刻意遵守这个道德规范,而是在因为心中怀着对祖先的一份真挚的情感,自发地、情不自禁地自然而然去做。这不是因为世界上没有这个道德规范,我们才去做,因为我们有一颗真挚的情感。在祭奠的时候,你心里不是想着要被人们看到,要得到赞誉,而是在真正地感受这一切。你可能不会记得每一次祭奠所作出的努力,但这并不会影响你的内心。
第三种境界叫“遗身”,意思是我对我的身体和生命本身已经完全放弃了,即使我的身体和生命受到威胁,我也不再介意。我已经超越了生死,所以对于一切事物都不再担忧。我已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状态。
最后一种叫“化性”,即是我已经与宇宙合一,没有自己的意识,也没有自己的存在。我已成为了一部分宇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会感到惊讶或不安。这也是最高级的人生状态之一。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追求的是那种深刻理解自己内在情感,并且能够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的善良和宽容,让周围的人感觉到我们的善意和温暖。如果我们能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话语,用眼神传达关怀,用举止展现尊重,那么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这样的精神支撑,我们就能迎接任何挑战,将来世代相传,一直流传下去。
标签: 如何深层理解大道至简 、 道德经第48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 妙言至径什么意思 、 修道入门心法 、 道德经对顺势而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