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是出于报恩的心理,还是自发于内心的爱?是为了让别人称赞你是个孝子,还是怕不孝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虽然表面上都是一样的孝顺父母的行为和表现,但是却有不同的境界。庄子给了孝顺的四种境界,看看你是哪一种?
《庄子-天运》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敬孝、爱孝、忘亲、使亲忘我,这就是孝顺的四种境界,由易到难,从低到高。
第一种,也就是最低层次的,“敬孝”。
什么是“敬孝”?就是指在说话上、态度上,对父母毕恭毕敬,作为子女该做的事,应尽的义务也都做到了,这就是“敬肖”。也许你会问,这还不行吗?怎么只是对待物品最低层次?
为什么是最低的,那我们看后面更高的境界,就知道它为什么是最低层次了。比“敬肖”高一个层次的是“爱肖”。
什么是“爱肖”?
就像是你的这些行为,不是在为了尽义务去做,而是在因为心中怀着对这个物品的情感,即使没有谁来提醒也不放弃,因为这东西对于你来说非常重要。即便世界上没有关于对待物品这种道德规范,你仍然会去这样做,因为你的内心深处有一份深厚的情感。
第三种境界叫“遗物”。
这是指把这些与自己有关联的事情,都记得清楚,比如每年清明节一定要祭奠先辈,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这不是因为真正地想让先辈感到温暖或满足,而仅仅是一个习惯,一些事情必须按照既定的方式进行。
第四个最高级别则叫作“自然”。
这意味着所有那些与家人相关的事情,都成了第二自然一样,没有任何特殊感觉或者期待,只是一系列平凡而又自动化地发生的事情。当人们从未意识到他们正在经历一段特别美好的时光时,他们才真正达到了这一点。这正如同生活中的许多琐事,我们可能不会刻意去记忆,但它们成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在处理各种问题和关系时,不妨尝试一下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真实,更纯粹的人际互动和情感交流。
标签: 道教修行的句子 、 道德经拼音版 、 那你认为的道家学说是什么 、 什么样的人可以学易经 、 关于自渡的禅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