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研究《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时,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并在1981年发表了相关文章。在这期间,我也注意到了黄老之学的重要性。随着对战国黄老之学的深入探究,如吴光、丁原明等人的著作更是丰富了这一领域。胡家聪、白奚等人则专注于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陈丽桂教授早已将黄老思想与秦汉新道家相联系。
“黄老”一词,在文献中有其根基,众所周知,《史记》中就有关于申不害、韩非以及慎到、田骈、接子的学习和尊崇。盖公善治黄老言,而陈平本好黄帝、老子之术。这些都证明了以《 老子 》为核心的道家思想,即以清静和虚无为中心,是战国之前后期发展起来的。
随着时间推移,更多书籍冠以黄帝君臣名出现,如《汉书·艺文志》中的二十七种,这些基本上属于杂而多端的道家,其中包含医经及其他类别。近年来的简帛材料揭示,更丰富了我们对黄老之学内容的了解。
这种抬高 黄帝 的现象,与儒家的竞争有关。当时儒者如孔孟强调尧舜,而道家则通过创造 黄帝 书来增强自身地位,使自己的思想能够与儒家的观点相抗衡。
西汉初年的当权者信奉并实践 黄老 之学,因此出现了集大成性的作品——《淮南子》,进一步展示了 黄老 之学的地位。
由此可见,“黃老學”或“黃老新學”,甚至是指代整个戰國至漢末時期的一派,即所謂「秦漢新道家」。這種稱呼反映出 道教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包容性與創新的特點,每個階段都有它獨特的地方特色,也體現了一個學派如何通過吸收他方理論來進行發展與進化。
因此,用「秦漢新道家」、「魏晋新道家」以及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來形容 和解釋 道家的發展,比起 「黃 老 之 學」、「玄學」等詞彙,更能展現出系統性,並且反映出了 道教 對於其他學派與思想的吸納融合能力,這正是 「 新 」在各個時期代表的一面。
标签: 女人说化缘是什么意思 、 道德经第十章赏析 、 女生为什么不能抄道德经 、 人生是一场修行下一句 、 女人信道教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