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风云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的奇迹天然道观的秘密世界

随着对《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深入研究,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1981年,在《文史哲》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的文章”,并于1984年出版了相关论文集成的《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虽然这个提法一度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真正接受并使用这一名词的人并不多。

与此同时,关于黄老之学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在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和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等著作中,战国时期及秦汉时期的黄老思想得到了详细探讨。此外,如胡家聪、白奚、陈丽桂等人的作品更是深入分析了战国至秦汉时期黄老思想及其发展。

我所称谓的“秦汉新道家”与“黄老”有着紧密联系。历史文献中,“黄老”一词频繁出现,如申不害、韩非皆以其为根基,而慎到、田骈、接子、环渊则学习其道德术数。盖公善治其言,陈平好其术,这些都反映出在古代文献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推移,对于 黄帝传说 的不断增添,使得从战国后期开始,有越来越多书籍以他的名字命名,如兵阴阳五种、《医经》、《神仙类》,这些书籍大多属于杂而多端的道家范畴,它们主要由道家的创作者所撰写,与 老子的思想相似,是基于 老子基本思想创作出的作品之一部分。而近年的简帛材料发现,也揭示出更多关于 黄老 之学内容,使得它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这种抬高 黄帝 并创造他所主导的一系列思想和知识现象,其实是为了与当时儒家的争鸣相抗衡。在儒家强调尧舜时代的时候,道家通过将自己的事迹托辞于 神农 和 黄帝 来增强自己的争议力量,以便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西汉初年,当权者信奉 黄老 之言行使其技艺,此时正值大盛,因此到了武帝时代才有如 《淮南子》 这样的集大成之作产生。这一切显示出 “黄老 学”或称 “黄老 新 学”乃至 “黄老 道 家”的确切使用意义。

由于 道教 具备极大的包容性,它能够不断发展且表现出显著发展性。因此,将这段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地位被称为“秦汉新道家”,即代表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不同于 以前以 老庄 为代表的一派,所以我将它们区分开来,并称之为“新”。

冯友兰在 《中国哲学简史》 中曾用魏晋期间玄学作为一种描述,并指出了玄学是 公元三四世纪后的继续。他提出了一种划分流派名称的小步骤:先 秦 时 间 的 先 道 家 后来的 是 秦 汉 时 间 的 新 道 家 再后来的则是唐宋及现代各自不同的"新"阶段,每一个都是对之前思潮的一个创新进阶或转变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 "新的" 都没有任何联系,只不过是在历史长河中展示了不同层次和面貌。

总结来说,用 "秦Han 新 Dao 家" 或者其他这样的标签来形容以及解释 Dao 家的情况,比起像 "yellow old 学" 或者 "玄 学" 等更具有系统性既能清楚说明Dao 家不断变化,又能反映Dao 家对于其他宗教以及智慧吸收融合以及包容性的特点,“newness” 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持续创新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旧有的理解升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