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避开六种人探秘天然道观的神秘世界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深入研究了《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并提出“秦汉新道家”的概念。1981年,我在《文史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的文章”,随后在1984年出版了相关论文集成的书籍——《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尽管“秦汉新道家”这一理论曾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但真正支持并使用这个概念的人不多。而与此同时,黄老之学的研究也逐渐展开,著名学者如吴光、丁原明等人出版了关于黄老学说的专著,他们从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开始讲述,并包括了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此外,还有胡家聪、白奚、陈丽桂等人的作品更深入地探讨了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在我的研究中,“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而我提到的或是考虑过的都是这些。

"黄老"一词,在文献中拥有丰富根源,如《史记》中的记载:“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韩非也‘归本于黄老’。”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 黄 老 道德 之 术”,因发明序其旨意。还有盖公善治 黄 老 言 陈平本好 黄 帝 老 子 之 术 等几十处 “ 黄 老 ” 连称(参见 《 史 记 》 关 系 列传 世 家)。无论是说“ 黄 老 之 言”,还是称“ 黄 老 之 术”,或被称为“ 黄 老 之 学”,实际上都指的是以 《 老 子 》 清 静 虚 无 为 核 心 的 道 家 思想,突出的是在旧有知识体系中增加一个古代先贤名号,即所谓的 “ 增加历史层面”。

随着对古代文化传说越来越详尽,从战国后期开始,对于这些建立和创作出现书籍数量不断增加,《汉书·艺文志》记录有二十七种以大帝君臣名字命名的大型文学作品,其中五种属于道教类别,其余则涉及兵法阴阳占卜神仙医药天文历法房中阴阳小说等领域。这二十七部以大帝君臣命名的大型文学作品基本上可以归类为复杂多样的道教派系,其主要由当时已知或未知的人物创作而成,这些作品与 《 老 子 》 主要思想相似,因此被认为是在基于那位先贤基础上的创作产物。当然,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近现代考古发现出的简帛材料被认为包含了解读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大大丰富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了解。

毫无疑问,作为一种智慧生存方式,“金丹炼真身”的理念,以及对于宇宙万物自然运行规律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化最核心而又最具包容性的体现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感受到它强大的生命力,它跨越时间空间影响人类心灵世界的一种力量。

结合儒家的争鸣背景下,当权者的信仰选择以及他们行事风格,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汉初年的政治环境下,当权者们确实倾向于信奉这样一种宗教观点,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决策,这就是为什么到了武帝统治期间,有这么一部集结各方精华智慧的大型宗教经典诞生的原因——即著名的地理文献汇编集作 _ 淮南子_。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无论是用 " 秦 汉 新 道 家 " 还是其他类似的名称,比如 " 秦 汉 新 道 教 " 或者更普遍意义上的 “ 金丹炼真身 ” 理念,都能准确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能展示其独特性质:即不断吸收他门精华,同时保持自身独立自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系列不可替代的心灵慰藉和生活指南。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我的定义,那个简单却又充满深意的话语 —— “ 秦 汉 新 道 家”。这是因为我相信,每一次新的发现,每一次新的思考,都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停留在过去。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够激励更多人去探索这个伟大的主题,为我们的未来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