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时期,天台人张伯端以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闻名于世。他不仅是一位深厚学问的士大夫,而且是一位悟透了真理的道家修行者。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方术,曾中进士,但后因遭遇政治迫害,被谪戍岭南。
在成都,他遇见了一位神秘的仙人(有说法是刘海蟾),这位仙人授予他道家的真传。张伯端于是著书立说,传播着他的修炼方法和思想。他的著作《悟真篇》至今仍被视为内丹学说的重要经典之一。
张伯端的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他一本重要的著作。在早期,他倡导三教合一,以内丹为中心;在中期,他转向禅宗,将其性学融入内丹实践;而晚年,则更加强调禅与道双重修炼,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内丹学说。
他主张先修命脉,再修性灵,最终达到返虚还虚之境界。他认为老子以炼养为真,这需要洞察到生命本质,并通过内外兼修达到超越凡胎之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张伯端反对形式主义,不愿意隐居山林,而是选择“大隐隐于市”,并没有建立自己的教团或组织。
尽管如此,在逝世后的时代里,一系列注疏和评论逐渐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宗派系统,其中包括石泰、薛道光、陈楠以及白玉蟾等人物,他们共同继承和发展了张伯端的思想。这一流派被称为金丹南宗,与全真道并列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两大主要宗派之一。
标签: 道法自然 小说 、 普通人怎么学道术 、 关于自渡的禅意句子 、 共修的功德 、 道德经无为无不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