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处一全真嵛山派祖师道家思想的实践者

王处一(公元1142-1217),号玉阳子,是宁海(今山东牟平)人。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师事王重阳,长期隐居昆嵛山烟霞洞,炼形九年,被人们称为“铁脚先生”。他是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人物之一,“全真七子”之一。

王处一幼年丧父,事奉母亲至孝。体貌魁梧,从小不喜欢嬉戏,而好诵读云霞方外语句。七岁时曾经气绝仆地,很久才醒。母亲惊问:“你怎么会这样?”回答说:“只知熟睡,不知其他”。从此了解死生之说。一天,他途径山中遇见一老翁坐在盘石之上,招呼他,并摸摩其头顶说:“你以后必扬名四海,而为为道教宗主。”老翁起身而去后,他跟随不舍,一直追到离别。

王处一语言放旷,不同凡响,举止颠狂。他曾作颂自歌云:“争甚名、竟甚利,不如闻早修心地、自家修证自前程、自家不作为群类。”及至弱冠,有人提亲,他笑而不应,母亲也不勉强他。

世宗大定八年二月中,他游宴到范明叔家的遇仙亭,与王重阳祖师相遇。当时已被认为是玄门大器,便答应他的拜师请求,并带他到昆仑山烟霞洞授以法号“德清”,号玄靖散人。九年四月,在文登将要回归宁海时,与丹阳等数人共赴龙泉,以诗表达对道理的理解和悟到的境界:

修行事理记叮呤,

只要心中静里明,

眼界不生龙自住,

鼻门无闭虎常停,

舌根退味心神爽,

耳内除声肾水清,

南北混融归一处,

东西灭三彭,

金木厮杈盘桓住,

婴姹相随自在行,

结作金丹出顶上五光射透彩云棚,

当时即拜受。在隐于云光洞期间,他常临危崖跷足而立,对着池水凝思长时间,也有人称呼他“铁脚仙人”。

二十二年的秋季,在宁海居住期间,当时有个徒弟丹阳从关中来,他们一起宿于金莲堂间,对话内容涉及了对待得道高人的态度和责任感,以及如何更好地弘扬先师的意志:

道无同异、缘有行否、

师兄道备一身、德光四海、

这段对话深刻揭示了得道高人应当如何面向社会并履行责任,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修炼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思考。

泰和三年癸亥(1203),章宗命其在亳州太清宫两次主理普天醮事,将近千余位 道士戒度,其母在此之前已经因为年龄原因求归山静养,但章宗仍旧遗赠丰厚。此后,又因病逝世,其葬礼过程中出现异香馥郁的声音,让许多参与的人都感到非常震撼。

泰和七年的居所圣水玉虚观,有一次驿送元妃施道经藏入观前有一块斜出数丈的大石,这块石头凿去百分之一需要几天时间,但当处理完毕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这件事情发生后,就连最坚硬的岩石都能轻易移动,这让许多旁观者都感到非常惊讶。而就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无论是风雨还是晴空,都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最后,在福建省的一次聚会上,当有人询问关于未来的情况时,他用手拖起尸首两耳说道“地府不得收”,须臾即起,再饮啖如常,那些听闻此事的人都被他的能力所震撼,而这个故事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之一。

总结来说,王处是一位拥有深厚学识与超凡本领的人物。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哲学以及个人修养的一系列认识,并且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与行为。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纯粹且坚定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穿越时代,使得他的名字成为永恒的符号,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