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秦汉道家与黄老学的天然智慧

在我研究《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时,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并在1981年发表了相关文章。在这期间,我也关注到了黄老之学的研究,包括吴光、丁原明等人的著作。这些研究者从战国黄老之学讲起,并包括了秦汉的“黄老道家”。此外,胡家聪、白奚、陈丽桂等人也对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黄老”一词,在文献中有其根源,如《史记》中记载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而韩非归本于黄老。此外,还有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 黄老道德之术,以及盖公善治黄老言和陈平本好黄帝 老子的术等多处连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 黄帝 的传说越来越多,从战国中后期开始,就出现了一些以 黄帝 为名的书籍。这些建立在道家的核心思想上,以清静虚无为中心,同时突出的是在 老子 之前加上了一个 黄帝。这些书籍主要是由 道家 人物创作,用以展现与 儒家的竞争优势。

西汉初年,当权者信仰并实践了 黄老 之言,这导致了 《淮南子》的诞生,是一部集大成著作,它代表着当时流行的Yellow School(或称Yellow New Learning)的最高成就。

因此,“Yellow School”或“Yellow New Learning”,乃至“Yellow Daojia”等,都可以被使用。由于 道家的包容性极强,它能够不断发展,有很明显的发展性。因此,我将这个阶段称为 “秦汉新道家”。

随后的历史阶段,我们还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被冯友兰称为 “玄学”的 “新道家”,以及唐宋之后可能会出现新的 “新道家”。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也都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其中包含着对于其他思想体系吸收融合和包容性的体现。

总结来说,“秦汉新道家”比起简单地用“黃學”、“玄學”这样的名称,更能系统地反映出Daoism(含 Daoist religion)所经历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同时也能展示它如何通过不断吸收他方思想而保持其活力和适应性。而且,每一次使用如 "New Daojia" 这样的描述,不仅承认了过去各个时代Daoism所达到的高峰,而且同时预示着未来更多可能性和变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