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研究中,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这一理论在1981年通过了《文史哲》第2期的发表,并于1984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相关论文集——《秦汉新道家略论稿》。尽管这一术语曾获得学界广泛关注,但真正认同并使用的人并不多。而与此同时,关于黄老之学的研究也逐渐展开,产生了一系列著作,如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以及胡家聪、白奚、陈丽桂等人的研究。这些作品不仅探讨了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还涉及到了秦汉时期“黄老道家的”发展。
“黄老”这一词汇,在文献上有着坚实的根基,《史记》便记录了申不害、韩非等人将其学问归功于黄帝和 老子。此外还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以及陈平崇尚黄帝和 老子的术数。无疑,这些描述都强调了以 黄帝为先导,以 老子为核心的一套道家思想,这是清静无为、虚无主义的一种体现。
随着 黄帝 的传说日益丰富,从战国中后期开始,便出现了一系列以 黄帝 为名书籍,《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二十七部冠以 黄帝 名称或臣名的书籍,其中包括道家类五部、兵阴阳五部等。这些书籍基本属于杂而多端的道家,其内容主要来自道家的创作,与 《老子》的基本思想相似,是基于 《老子》的基础上由战国时代的人们创作出来。
这种抬高 黄帝 创建他所谓之书的情况,更可能是在与儒家的争鸣中产生。在儒家主张尊崇尧舜的情境下,道家借助 黄帝 的早起时间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就像 《淮南子·修务训》所述:“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因此,只要能托词于神农或是黃帝,那么才能更好地进入讨论。
西汉初年,当权者信奉 黄老 之言行用其术,因此这段历史成为大显身手的时候,也促成了当时出现的大型著作—— 《淮南子》,这本作品集大成 了所有关于 道教 和 宗教 的知识。
从这个角度出发,“黄老学”、“新学”,乃至 “新 道 家”这样的称呼都是可以被使用到的。但最重要的是认识到 道 家 在不断发展中的包容性,它能够吸收其他文化元素,将它们融入自身,同时保持其独特性,使得它成为一个不断演变且具有很大发展性的体系。
因此,用如 “秦汉 新 道 家”, “魏晋 新 道 家”,甚至唐宋以后直至现代,都能形象地展示 Daojia(Daoism)的发展过程,无疑比单纯谈论“黃Old學”的范围更加广泛。此外,它还反映出了 Daojia 对其他派别和理念持续吸收融合与包容的心态。“New”既指代历史阶段上的转变,又包含对旧有的创新思维方式,因此 Daojia 是一个不断革新的实体。
标签: 什么有容乃大什么无欲则刚 、 无欲则刚的女人 、 如何深层理解大道至简 、 道德经经典句子 、 怎么做到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