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的印象中,全真道士通常被认为是出家人,但是在江浙沪地区,许多全真道士实际上有家室,这一现象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人们提出了各种解释,比如说全真道士已经腐化了,或许他们不再是正宗的全真道士,或者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道士等。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准确地回答问题,即使在道教内部,也有不少人对此知之甚少。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了解这个问题。从宋元时期开始,全真道教就有着自己的理念和源流,而内丹心法则分为东南西北中派,每个派系都有其独特的传承和接续。而全真的主流大致上由南北二宗的钟吕信仰作为其本源。
南宗五祖简介
南宗又称紫阳派、天台宗,是内丹学的一个重要派别,以“先命后性”的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因此名为南宗。以北宋张伯端为开创者,并提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的传法谱系,为道教尊为南五祖。
现在存世的丹法中,有的是南宗,有的是北宗。南宗即是北宋紫阳真人的张伯端一脉,以《悟真篇》为主要理论,在上面以男女双修为主,这就是所谓的南宗。从五祖之前都是单传,直到白玉蟾祖师开始普遍传授。这也是为什么白玉蟾能够清修成道,因为他童身出家,精气完足,丹基深厚。此外,他也因为扎实于双修基础功夫而能够普遍传授开创了一个新的清修法门。
北 宗五祖简介
《永乐宫志》卷八第一章第二节记载了北 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和王重阳。而全真的名称,就表明该派 道统源远流长,将其追溯到老子,并尊神话人物王玄甫为全真的始祖。在后来的诏封下,由元世祖、武宗将王玄甫等遂被奉 为“五 祖”。
然而,不同于其他时代,全 真 道 在 元 代 中期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当时,由于战争导致交流减少,所以并没有出现像以前那样区分 南 宗 和 北 宗 的情况。但随着时间推移,当整个国家遭受蒙古入侵后的混乱之后,全 真 教 被迫向江 南 传播。在这过程中,他们为了区分与江 南 地区所流行的一脉相似的紫 阳 真 人 一脉,便将自己称作 北 宗,而将紫 阳 真 人 一脉称作 南 室,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即江 浙 沪 地区多数 全 真 道 士拥有 家 庭生活。
此外,还有一些 全 真 教 的 继 续者,如闵一得,他是一位晚 清 时代的人物,被认为是调和派或叫做调和主义的一员。他通过结合阴阳栽接与清净孤修两种不同的修炼方法,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地盘学体系。这套体系既非纯粹阴阳,也非纯粹清净孤炼,它融合了两者的精髓,从而成就了一套更为全面且适应当时社会环境变化需要的地盘学理论。此外,他还著书立言,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总结来说,无论是通过历史文献还是现代研究,我们都可以看出来,一些 全 真 教 的 继 续者们试图找到一种平衡点,使得他们能够同时兼顾个人精神追求以及与社会关系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一点体现在他们对于如何理解爱情至高境界,以及如何在自然之中的生活方式上的探索及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