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的印象中,全真道士往往被认为是出家人,但是在江浙沪和江南地区,许多全真道士却有着自己的家庭,有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人们提出了各种说法,比如说是因为道风腐化,或者他们不是真正的全真派,甚至有人质疑他们是否真正地修炼了内丹学。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而是在于人们对道教内部情况不够了解。
从宋元时期开始,全真道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理念和源流,其中内丹心法主要分为东南西北中派,每一派都有其独特的传承和接续。全真的主流大致上由南北二宗的钟吕信仰作为本源。
南宗五祖简述:
张伯瑞祖师是五代至北宋间的一位著名道士,他的丹法传自钟、吕,并以“先命后性”的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来自南方,因此名为南宗。在现在存世的丹法中,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南宗,一种是北宗。 南宗以《悟真篇》为主要理论,在上,以男女双修为主,这就是所谓的南宗。而白玉蟾祖师清修成道,是由于他童身出家、精气完足、丹基深厚,以及紫清真人的扎实基础功夫。
北宗五祖简述:
《永乐宫志》记载了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和王重阳。全真 道统追溯到老子,并尊神话人物王玄甫为始祖。后经元世祖等君主诏封,他们遂被奉为“五祖”。因此,全 真 道因有 南 宗 北 宗 之 分,故名 北 五 祖。
然而,不同的人可能会对这个问题持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历史来看,全真 道确实存在着一种融合与变化的情况。这也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境界才能叫得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对于“得道”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当我们谈论到这份境界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它在自然中的体现。在自然环境下,对于那些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提升的人来说,“得道”并非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理解,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面向宇宙万物的心灵状态。
正如闵一得所言,他将阴阳栽接与清净孤修结合起来,将二者合而为一。这不仅体现了一种智慧,也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在这种生活态度下,人们不再限制自己于某个固定的框架,而是愿意去探索,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
总之,无论如何解释,“得道”这一概念背后蕴含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局限性的精神追求,这也是为什么无数人愿意为了这份境界而努力奋斗。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份境界,就必须要进入到自然之中,与大自然进行交流,与宇宙万物保持同步。这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达到那份所谓“得”的境界——一种超脱尘嚣的心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