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印象中,全真道士往往被认为是出家修行的人,但是在江浙沪和江南地区,这一传统有着不同的实践。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其中的奥秘。有人说这是因为道风腐化,有人说不是真正的全真派,而有的人则认为真正的道士不应该有家室。但这些说法都不是事实,也没有为我们揭示问题的答案。
其实,了解这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宋元时期全真道教的理念和源流入手。在那时期,全真内丹心法分为东南西北中派,而主流的大致上是由南北二宗——钟吕信仰作为本源。
南宗五祖简介
南宗又称紫阳派、天台宗,是以“先命后性”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因此名为南宗。以北宋张伯端为开派祖师,并提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的传法谱系形成为道派尊为南五祖。
在现存丹法中,有两大体系,一是 南宗,一是 北宗。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一脉,以《悟真篇》为主要理论,在上以男女双修为主,是为南宗。这一体系开始于单传,直至白玉蟾祖师普传而改变了这一规矩。
北宗五祖简介
《永乐宫志》卷八第一章第二节记载了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这五位祖师被尊称太上老君所授金母,金母授予白云上真,白云上真授予王玄甫,再由王玄甫授予钟离权等四位,以及吕洞宾和刘海蟾。最后,由吕洞宾授予王重阳,使得整个系统似乎与神话故事相连,将其追溯到老子,并将其奉祀于山川之中。
随着元朝统治者的支持,全真的两个支系——即原来的两种不同炼养方法——最终融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原本属于“清修”的修炼者也加入到了这个系统之内,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全真的样子。而这也意味着原本那些隐居山林清修的人们,他们对于婚娶的问题也有了新的理解,因为他们现在已经融入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生活之中。
这样的变化并非没有影响,它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不断地吸纳新思想、新知识,同时保持自身传统文化的一贯性。在这种背景下,全真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社群,而是一个可以跨越地域和阶层的大型文化运动。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江浙沪地区以及其他地方很多人的确会拥有家庭,这也是他们选择加入这个组织的一部分原因之一。
文中的每一个段落,都像是一面镜子,在反射出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瞬间,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实现个人提升,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寻求平衡与适应的一种智慧。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古代中国的一段历史,更是一次探索人类精神世界深处探究自我价值与意义的地方。
标签: 道德经第48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 普通人要怎么修行 、 关于修心的诗句 、 关于《道德经》的感悟 、 成仙的方法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