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在天成抗日战争中的浙江宗教界守道传承的辉煌篇章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8年抗战的艰辛历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奋勇战斗,为取得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浙江宗教界同全国人民一道,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日,本报记者追寻往事,缅怀英烈,走进那些留有抗战印迹的寺院道观,展现尘封的历史画卷。“在抗日战争时期,浙江佛教界抗日救国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数宁波奉化雪窦寺的大和尚太虚和天童寺的大和尚圆瑛。”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杨福茂教授告诉记者。

1937年“七七事变”后,佛教领袖太虚大师即由庐山发出“铣”电,呼吁国内外佛同赴国难。太虚法师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告,他组织了“佛教青年护国团”,积极参加救护、宣传以至地下斗争等活动。他还被授予宗教领袖胜利勋章,以表彰其对民族解放运动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圆瑛法师在抗战期间组建僧侣救护队,不畏前线危险深入支援部队,他不仅参与了多次紧急掩埋尸体行动,还亲自率领僧侣队伍前往前线,用自己的身躯保护民众,不遗余力地为国家服务。他的爱心与无私精神被誉为中国近代爱国高僧,是佛门一代宗师。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曾经隐匿于人间的小小慈善场所也逐渐浮现在历史舞台上,如杭州玉皇山福星观,在那段艰难时期收容了7000余名难民,并且成立了多个分院,为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了温暖之家。而李理山方丈则不顾个人安危,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难民接收系统,其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整个社会。

除了这些显赫功绩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地方如温州市、宁波慈溪等地,也有无数名士汉子为了保卫家园而牺牲,他们的事迹虽然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心志与行动却是这段历史最闪耀的一面照明灯塔。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南京沪区还是在江南地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英雄豪杰,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种超越生死、超越人类狭隘情感,只愿意为了民族独立、国家自由而顽强拼搏的情操。这正是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学习和传承下去的一种精神,即使是在平静如水的当下,我们也应保持这种永恒不变的心灵状态,这样的信念将引导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事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