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古老智慧的栖居之地
福建客家土楼,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再加上明末、清代的成熟和延续至今,它们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遗产。
在世界建筑史中,福建客家土楼是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们不仅仅是会呼吸的房子,更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关怀,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
11月14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了纪录片《智在匠心》,这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以及徐松生这样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生于这些土楼,也与它们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徐松生的故事开始于他14岁跟随父亲学习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那时候,他参与了打墙、搭架子、架木料、砌砖墙以及做瓦屋面的各个工序。在接触这些手艺后,他才意识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来掌握。
作为一个务实且勤奋的人,徐松生将其所学应用于修缮和保护这些古老而珍贵的地标。2007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中国“福建土楼”正式登上了《世界遗产名录》。
对于自己对待这个工作态度,徐松生说:“务实是我们的格言,勤奋是我们的本质。”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那些曾经面临着荒废或破败的地块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如今,在头发花白但仍然坚持工作中的徐松生,我们看到了一个守护者,他用毕生的热情去守护那些祖先留下的根基。他继续在第一线上修缮着这些古老的地标,就像是在为他的家族保留一份记忆,同时也为未来世代保存一种重要的情感联系。
标签: 修道分为几个境界 、 道德经最好的句子 、 道德经的核心内容 、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悟 、 适合发朋友圈的佛家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