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反复提及佩茱萸与簪菊花体现小年的节日文化

重阳节,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小年佳节。它有着一套独特的习俗,其中之一便是佩戴茱萸和菊花。茱萸作为重阳节的象征之一,被称为“茱萸节”,而菊花则以其延寿之美,赢得了“延寿客”的雅号。在这个传统中,人们将茱萸与菊花编织成故事,它们各自代表着辟邪和延寿的力量。

茱萸,不仅是一种可用于中药的果实,而且还是一种常见的小乔木,其叶子羽状复叶,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而在古人看来,佩带茱萸不仅能避邪,还能消灾,这种习俗在唐代尤为盛行。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佩戴或携带茱萼,如作香袋,或制作小囊装入其中,以此来驱邪。

除了佩戴茱萼,大多数人还喜欢头上簪缀菊花。这项风俗已经存在于唐代,并且历经千年依然流传至今。在清代,这种风俗演变成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解除凶秽、招吉祥。这体现了民间对于自然界元素的一种崇拜,以及对吉祥安康生活态度的追求。

然而,在宋元之后,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对于避邪消灾这一方面的需求逐渐减少,而对长生与延寿这一目标的追求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延寿客”(菊花)最终取代了“避邪翁”(茱萄)的位置成为重阳节中的主要象征物品。

综上所述,从历史到现代,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而重阳节恰巧汇集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观念的大好机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