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姚传扬,一生与笛套音乐情不自远。1942年,我出生在潮阳棉城,这里是我文化的根源,也是我的灵感泉源。在1956年,我开始跟随许教宗先生学习椰胡,那时我还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但当我遇见了郑国瑞先生,他教会了我大笛及笛套古乐的精髓,这一刻,我确定了我的道路。
1960年,我考入汕头戏曲学校的潮剧青年进修班,那里的司鼓师林炳和先生成为了我的新老师。他教会了我如何用鼓点引导故事的情感流转。我对这个艺术有着无比热爱,在1963年毕业后,我留校担任伴奏员,继续深造。
工作之余,1965年起,我投身文宣工作,为社区服务。在1978年,当机会来临时,我回到戏校任教。这段时间里,对于各种音乐如潮州弦诗乐、潮剧音乐、佛乐等都有所涉猎。我尤其喜欢创作,用自己的手笔为这些传统艺术增添新的篇章。《南海战歌》、《莲花峰赞》等作品都是与同行合作完成的,它们让我感到无比满足。
除了大笛技艺之外,即使小品吹孔如此微妙的小品也曾是我掌握得炉火纯青,但遗憾的是,现在这种小品已经失传,大多数潮州乐队已被迫使用小笛代替。现在,小品已难寻觅,是一种让人怀念往昔岁月温柔音符的遗憾。此事记于洪文萍、马东涛、郑文豪之手,他们致力于记录和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珍惜这份宝贵财富。
标签: 怎么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 易经中有福的女人面相 、 关于庄子无为思想的理解 、 道士朋友圈文案 、 人生应该多多益善还是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