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文化中潮阳剪纸又如何传承

在我童年时光里,潮阳剪纸的传统与我们家的故事紧密相连。每当佳节临近,亲戚们便会聚集于家中,请求我们的老二叔——妈妈的亲二叔——帮忙制作那些精美的猪头花、鸡鸭花和斋菜花,用以装饰祭神的供品。老二叔总是乐于助人,一边忙碌一边显得那么开心。那一次,他甚至为一位亲戚绘制了一个精致的鸳鸯荷花图样,这位亲戚后来按照他的设计绣出了一个漂亮桌裙。

我后来才意识到,老二叔所掌握的是潮阳民间剪纸艺术,这种艺术被誉为“三瑰宝”之一,与英歌舞和笛套音乐齐名。在1997年,它帮助潮阳获得了“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之乡”的称号。

也许是受到老二叔影响,我从未尝试过自己动手剪纸,但有一次偶然机会下,我竟意外地创作出了一幅作品《魅力潮阳,海滨邹鲁——海门莲花峰》,并有幸参加了2006年的国庆节活动。这次活动让全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我们一起前往铜盂明安里观看,并拍下了一张照片作为纪念。

十年后,那张照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在2016年的母亲节前夕,当我的女儿拿着这张照片参加《羊城晚报》官方微信和羊城派APP举办的“爱在母亲节——嗮妈妈赢钻石”活动,她竟然入围28强,并进入公众投票环节。

或许是因为对潮阳剪纸情有独钟,我曾送她去潮阳区文化馆学习这门技艺。她不仅学会了如何用阴剪和阳剔,以及月牙形和锯齿形等表现语言,还写了一篇小作文《学剪纸》,被刊登在2005年的《汕头都市报》上。她的话语中透露出了对这项文化遗产深深敬仰之情,而我则为这些经历而自豪,因为它们与我们家的故事紧密相连。

如同诗人所述:“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这是对潮阳民间剪纸最生动、真实描写。而我的讲述,则是我向这一特色文化遗产致敬的一份心声。我想,如果老二叔知道这些事,他一定也会感到骄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