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家人的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一部分,是客家人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在相当长时间里,它起到了影响和规范人们意识,支配人们行为良好、积极作用,成为客家人文化精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尊长、不辱、能养,这些方面体现了客家的孝道精神。尊长以孝敬父母为起点,推广为睦姻睦族,进而为民族尽大孝,为国家尽全忠。对长辈祖先的尊重和敬爱体现在追源溯本感恩戴德,以及在异地远方节衣缩食寄回财物,使长辈在故里乡间早晚不感寂寞,不觉空虚。而树立和谐文明良好模式,每一家每一户都有维持的精神力量,永远和睦欢乐,以此相辅相成促进社会安定与民族团结。
不辱,即不玷污自己,不作称霸一方之事,无论生平持躬处世,都要光明磊落,不使长辈父母蒙羞。能养,就是菽水承欢晨昏定省,使堂上生活安定欢畅,无忧无虑享受儿孙天伦之福颐养乐融天年。在三者关系中既有区分也有联系,以尊长、不辱为目标,从能养做起。
至今,客家人始终以“孝道”的君子形象出现在中华民族之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尊孝精神产生受深刻影响中国悠久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美德不断注入完善。
其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如《增广贤文》、《三字经》等观念如千经万典孝义先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但也受到道家的影响如老子的《道德经》,这一学说调整人们行为规范尤其是善恶正义非正义公正偏私诚实虚伪思想,与孝道指导意义较普遍。此外客家的祖先担当国 家责任形成可敬可亲可佩形象,在战乱灾难迁徙过程中认识到长辈父母主心骨作用特别是国家兴衰创家庭奔波经济上劳苦肩负重任起顶梁柱作用。
标签: 如何修炼九字真言 、 如何反驳道家观点不对 、 道家道法自然 、 儒学道教是算什么学说 、 适合发朋友圈的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