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简约而不陋的文化传承
在潮阳区谷饶镇仙波村,有一处建于1928年的侨宅,简称“陋室”,它曾是海外华侨汇聚之所。在这座古老的华宅里,众多华侨齐心协力,响应刘侯武先生的号召,以慷慨解囊之举,为祖国和家乡的事业贡献力量——“破旧”成就新辉煌,汇聚侨心报效家园。
这座“陋室”主座四点金格局保存较为完好,其厅、房、厝手、八尺等格局完整。壁画落款处写着“戊辰年”字样,印证宅第建成于1928年。主座前厅西侧房间为刘侯武居住的房间。村里留存有刘侯武落款的题刻书法,有些房门仍可见南洋蓝色彩。
点缀西洋瓷砖的中式门楼,门匾“陋室”两字为刘侯武手书。后库通道上建有钢筋水泥结构的板楼阳台。这座“陋室”同样简陋而不简单,是刘侯武一生品德高尚、公而忘私的真实写照。
照片字画,再现了昔日的情景。一幅壁画,上面落款记载着历史,它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回忆。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每一件物品都讲述着往事。
增建后的库更显其作为接待回乡华侨的地方。当年加建这座后库并不是为了解决自家人的居住问题,而是为了接待回乡报效祖国家乡的华侨。它与主座相比,更显得简朴,但却充满了热情和欢迎之意。
爱国青年,为出走暹罗。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人们面临着挑战,他们选择离开寻求新的生活机会,但他们的心永远与故土相连。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陋室”的存在,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宿,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谙熟侨务,海外募捐救国赈灾。他一生致力于侨务工作,不仅筹集资金支持国内事业,还策动旅泰侨胞捐出巨款解救潮汕粮荒。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职期间积极筹建学校,并组织文化活动推动潮汕文化发展。他辞官后,更致力于筹办“潮州大学”,并兼任汕头南华学院董事长,同时主持潮州修志馆,他的一生都是以服务他人为荣,对他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帮助别人更重要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如今,这个地方虽然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繁忙热闹的地方,但是他的精神依然活跃在每一个角落,他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在最贫穷最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超越困境。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个地方称作“陋室”,因为这里并不只是一个建筑,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感,以及一种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灵状态。
标签: 修行多久有神通 、 易经对女人人生的暗示 、 关于道教文案 、 道德经中最经典的一句话 、 修道入门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