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午楼故居中国十大经典民居古建筑中的瑰宝一代侨商巨子心系故土反哺桑梓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将潮汕善堂文化

郑午楼故居,中国十大经典民居古建筑中的瑰宝,一代侨商巨子心系故土,反哺桑梓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将潮汕善堂文化传遍东南亚。在郑午楼故居的触摸中,我们可以感受到50多年慈善的根脉。

郑午楼(1913年-2007年),泰国著名侨领,他是儒亦商、博学多才的一位人物。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是著名的慈善家。担任泰国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50多年时间,将潮汕善堂文化传播到海外;他是一代侨商巨子,在泰国获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经营银行、保险、酿造等多个行业,在侨界有着崇高声誉和号召力。他热爱桑梓,对祖国家乡情深义重,多次为国内组织赈灾、捐款捐物,为带领侨胞一起支援家乡经济建设而努力。同时,他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为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论是在外洋还是在祖国,他都公而忘私,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于社会慈善事业,被各界人士景仰称颂成为社会之楷模。

郑午楼祖籍潮阳沙陇镇,现在是潮南区陇田镇东仙社区。他在这里出生并度过童年时光。这两处故居都得到悉心保护,如同一个人的记忆一样珍贵。郑午楼生前多次回归故里,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这里的每一步都是他对家的深厚情感所留下的一份厚重足迹,也是他一生的立德立功和好行举止的源泉。

东里寨,是一座典型的潮汕方寨,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由曾经航海富商郑毓琮之孙郑峻峰所建。这座寨子的正门迎接来访者,其间庭院排列整齐,对称规矩,与旁边府第式民居相得益彰。这些排列整齐的府第式民居,便构成了三街六巷“皇宫起”的建筑形式,由12座三进三落厝及15座下山虎庭院组成共400余间房屋加四更楼。此地世代名人辈出,是一处人文深厚风韵独特古建筑。一代侨领 Zheng Mu Lou 在这里出生成长。

这处祖宅规模较小,却因屋前墙上挂着“旅泰侨领 Zheng Mu Lou 博士故居”的牌匾,被无数景仰他的游客瞻仰。在1981年的回乡探访时,他见到东里寨中大埕及巷道路面崎岖破损,并决定对其进行修复,以此作为对童年的纪念。

新午楼 故居位于新东里三巷,其入口门楼正对着巷子,一进入便是一个大埕,当初作为家族书斋之用。当时书斋门上的格言书法,就镌刻着清末民初书法家朱汝珍的手笔,上面还有“岁次丁丑七月”字样。这就是1937年的落成时间,也标志了抗战前的家族声望。而当时24岁的 Zheng Mu Lou 已经担任过泰国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而在这个时候建造这座房子自然也是十分重视并倾注心力的表现之一。

原来的书斋一度崩塌荒废,但后来村里出资进行了重修,使它基本恢复原貌。当1981年的探访使他感到十分感动,而1996年的装饰使其再次焕发光彩。在这两侧分别有一座四点金,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名字——西侧的是“润德居”,东侧的是“光德居”。从宅第取名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特别注重以德行滋养家风,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愿望体现出来。主座书斋门匾上的“慎余”,以及后库门匾上的“保真”、“涵养”,都是对立德修德最好的诠释,也是 Zheng Mu Lou 一生的从事慈善事业根源所在。

虽然基本以中式风格为主,但新午樓也有不少跳出传统创意的地方,比如将主座设为书斋,不仅利用场地,更体现了家族对于教育的事奉与重视。而窗框门楣上开成窗户,与房间后的窗户形成通风采光效果,还有各种特殊形状窗户,如半圆形或八角形,以及简约线条装饰,都展示了一种既秉承传统又融合现代创新思维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生活品味追求。

Zheng Mu Lou 的故事,从父亲 郑子彬 的言传身教开始,无疑影响了他的整个生活轶章。他继承父亲遗志,用自己的才能发扬父母艰苦奋斗的情操与乐施精神,不断扩展自己的事业领域,最终成为金融界的大腕,同时也是社会公益活动中的重要推手。在他的领导下,大量资金被用于救灾救难等公共服务项目,使得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了希望与援助。在他的努力下,那些原本只是想帮助别人的简单行动变得具有强大的力量,因为它们汇集起来能够改变世界,让更多的人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