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古老的侨宅里华侨们齐心协力为家乡的事业贡献力量从破旧中寻找希望汇聚热情报效祖国

在潮阳区谷饶镇仙波村,有一座建于1928年的侨宅,简陋而不简单,是刘侯武一生品德高尚、公而忘私的真实写照。这座“陋室”主座四点金及东侧厝包更楼,再现了刘侯武当时的生活场景。主座四点金保存较为完好,厅、房、厝手、八尺等格局完整。壁画落款处写着“戊辰年”字样,印证宅第建成于1928年。

这座“陋室”同样简约而不简单,是刘侯武一生爱国事业的见证。在这里,众多华侨在刘侯武带动下慷慨解囊支援祖国及家乡多项事业——从“破旧”中寻找希望,汇聚热情报效祖国。如1917年回国后,他历任汕头《晨刊》社社长、潮安县县长、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兼特派广东广西监察区监察使等职。

他谙熟侨务,在海外募捐救国赈灾,一生致力于侨务工作,为国内的事业向海外募捐。他曾多次向海外募款赞助,又策动旅泰侨胞捐出巨款解救潮汕粮荒,如1924年募款18万余元用于建广州执信学校新校舍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墓部分工程。

1942年至1947年,潮汕地区粮荒严重,他振臂一呼,旅泰侨胞纷纷响应,共募得暹币100多万铢和港币140万余元购买粮食回潮汕赈灾。他还筹办了“潮州大学”,并兼任汕头南华学院董事长,同时主持潮州修志馆。

他的住宅里,还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如照片字画,再现陋室旧时光。一幅壁画落款处写着“戊辰年”字样,也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纪念。而那些题刻书法,即便是后来的也充满了对先贤的尊敬与怀念。在这栋老建筑中,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一种温暖与厚重,这正是刘侯武先生所展现出的魅力所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