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许云峰》还可以说是在风雨之后,与时俱进的一种矫正、回归和新生。这个剧目从开始创作到今天,横跨了30多年,意义是重大的。从《山城旭日》再到《红岩》再到《许云峰》,反映出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时代、思想、意识、社会、心理、文艺巨大的变化,它是这个变化的统一。把《许云峰》放在这个坐标上去认识,是特别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的。
我关注这个戏有几点感想。(一)关于剧名《许云峰》。80年代创作京剧《红岩》的时候,已经去掉了江姐这个人物。《许云峰》这个名字改得好,很精准地突出主要人物,非常贴切。改编《红岩》的作品中,京剧、川剧、歌剧、花鼓戏有江姐,还有京剧的华子良,还有锡剧的成岗和成瑶,而以许云峰为主角的作品是相对独特的。在《红岩》的作品当中,许云峰是跟江姐齐名的一个太重要的人物,他的情怀、优秀品质、斗争艺术,包括他的个性,是我们今天讲的“红岩”故事,“红岩”人物,“红岩”精神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把许云峰写好了,就能表现《红岩》的精髓。
(二)关于红岩精神。小说《红岩》和《红岩》系列作品,不仅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在作品当中燃烧着一种精神,我们今天称之为“红岩精神”。而这个红岩精神就是怀信念于心中,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几千年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跟我们讲的所谓“为天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和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是这种精神的现代的一种彰显和传承。我们这次很恰当地运用现代的语言来表示归纳出这种红岩精神是爱国、团结、奉献、牺牲,我觉得这是很恰当的,这个精神跟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精神是相连的,不是单纯的表现为精神。在今天包括焦裕禄、谷文昌、李保国、廖俊波这些时代楷模身上也体现了这种精神。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的医护人员、科学家、解放军战士,甚至包括社区的志愿者的身上,我觉得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魄,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动力,所以这次在我们《许云峰》搬上舞台的时候,在舞台上再次体现了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它一定会给我们观众很多教义,催人奋进,发人深思,这是我个人对《红岩》精神的解读。
(三)关于剧目的复排。一个剧院复排自己的剧目,如何面对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能不能做到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的发展,这非常重要。《许云峰》的创排恰好体现了北京京剧院对历史传承有敬畏之心,有进取之意和守正创新的双创能力。
其次是流派的成功。京剧《红岩》以谭元寿先生领衔,联合马长礼、张学津、高宝贤,凸显出“四大老生”的艺术特色。《许云峰》承袭了《红岩》的流派特色,由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主演,杜镇杰、朱强等名家群星辉映,成为这个戏传承改编的亮色。由迟金声、谭元寿先生,谭孝曾、阎桂祥二位艺术家来做艺术顾问和艺术指导,保证了流派的精神和传承不走样。谭派的文武兼备、婉转古朴、顿挫分明,以及豪迈勇毅的特点,在这次演出当中体现得非常鲜明;马派的潇洒俏丽、通融舒展等等在这个戏里同样得到了体现;使观众对流派艺术的审美得到了满足。
再次是表演的成功。这一次几位主演的表演都可圈可点。谭正岩体现出了沉稳、老练,以及从谭元寿先生那里传承下来文武兼备的特点,在艺术方面,日臻成熟。杜镇杰演的徐鹏飞,分寸得当,韵味十足,念白、唱腔深得马长礼先生的真传,有先生的风姿。我看了很多《红岩》作品,这个人物是我所看到的《红岩》系列作品当中少见的一个徐鹏飞,很有特点。朱强演得也很不错,他绝对不是装疯卖傻。演疯癫的状态很容易,但是对人物的表演,远比疯癫的状态重要得多。朱强演这个角色没有以疯来代替他的表演,分寸和重点上把握很好。年轻演员在戏里面都有相当好的表现。比如周美慧演成瑶,用京剧来唱四川清音,很出彩,她花腔的演唱能够表现出青年演员的演唱技巧,这是北京京剧院的年轻演员在不断地成长的良好风气。这一次表演总体来讲是比较成功的。
标签: 修道人的眼睛为啥都变了 、 修行入魔了还有救吗 、 道德经执一 、 修仙十大霸气语录 、 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