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描绘往往带有深厚的文化色彩。白云作为山川之气,与风、雪、雨、露等同为自然物象,但它也逐渐被赋予了拟人和象征的特质。在道教中,白云常与仙境相联系,被视作道家出游寻真问道时所到的场所。明初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就称“道家出游,寻真问道,谓之云游”,世人便将此称作“云水道人”,其居所为“云房”,书箱则称“云笈”。
更羸之妻的锁云囊,是一段流传甚广的故事。在元陶宗仪《说郛》卷80引阙名《谢氏诗源》记载:“更羸之妻能作锁云囊,佩之陟高山,有云处,不必开囊而自然有 云气入其中,归至家启视,都有 云气白如绵。”这份技术似乎超越了当时的人类能力,更羸善射,每言能仰射入天空中的箭上都能捕捉到白色的雲氣。
苏轼攓雲,也是一段颇受推崇的事迹。他曾经在行走途中,用手掇拾起山间涌出的雲氣,将其收纳于竹器笼内,并在回家的路上放下,让雲氣自行变化。这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一种敬畏和融合。
宋徽宗油绢囊.cloud,则是南宋晚期的一项工程。当时,他们利用油绢制作成能够密封的囊状工具,以水湿化后张开于绝巘危峦之间,在晨雾缭绕时吸取周围的大量浮动着的小片阴霾,即可形成一种神奇景观。但这个方法并不限于只能展示,而可以运送给帝王或贵族,这使得这种技术成为一种新的形式表达君主权力的方式。
这些例子虽然各异,却都反映了一种追求与掌握大自然力量的手法,其中一些甚至超出了时代科技水平。它们不仅是对大自然美丽景致的一种赞美,更是一种探索人类如何去控制和利用大自然元素的手段。而对于那些渴望逃离尘世喧嚣、追求精神自由的人们来说,它们代表了一种向往仙境、追求永恒生命状态的心理需求。
标签: 什么有容乃大什么无欲则刚 、 道德经第48章原文及译文感悟 、 如何评价无为而无不为 、 怎么成为一名道士 、 无欲无求的女人 最好别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