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之道,不在于强力,而在于人心。萌生暴动,有其根源;成事有其因果。谁能数出此情形?夫寇盗,不过半天下,其真正杀人者,不为名利所系;斩绝性善之根者,百人中仅三五而已。
起初,他们怀抱不忍之心,但久而习惯,便染成了同恶的俗气,最终难以改变。除去二十余真诚悔改的人外,其余胁从者,无计可施,只好中悔无因革面而止。
当寇盗起义于巩昌、延川之间,由逃兵倡导,饥民响应,此乃秦末至晋时的流寇也。当逃兵与饥民聚集无主,一些渠魁卖弄智慧,以自己为君,从者日益增多,他们分立四方享乐,无忧无虑。
但当官府敛兵议抚时,这些群盗却肆意任性,对待招安一笑置之。三秦子女玉帛,被群盗掠夺,为桑梓之产,有不忍掠尽的心思,因此开始渡河东进,此乃入晋的流寇也。
然而,当地官府无能,只怨秦人的祸害,却忘了自己的军队自有力量。不知的是,这般繁衍的流寇,将会如何变化?使民众避免成为贼道,大臣存养守令的心志,让盗匪化为正义之士。这是元戎颁布的一条法令。但守令轻视功名,就不能逼迫细民过上良好的生活,从此他们才能够畎亩致生存的乐趣,而那些窃贼又从何处产生?
元戎不惜身命,那么士卒就不会恐惧锋镝指日望旌麾有招降捷径,使得这些窃贼无法扩大规模,更导致了乱萌的情形。而守令畏惧显赫绅贵,就宁愿草菅子民;将军畏惧狂暴的寇军,就宁愿逗留宽恕卒伍。这就是野议所言,如泣如诉,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标签: 出道弟子眼睛为什么会变样了 、 人生座右铭大道至简无欲则刚 、 道德经无为而治原文 、 什么是人道 、 什么叫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