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道初阶到高层次探索道教文化中的境界分化

记得以前刚入道门的时候,有信士问我,“你们道教是信什么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思考,我回答说,“信神仙”。对方又问,“那你们的神仙在哪里?”我说,“你没看到大殿里供奉的吗,那就是神仙。”此时,我显然已经有些恼怒。但那人似乎很不知人情,偏偏要刨根问底,他又问我,“那你能证明神仙显灵吗?”最后,我只扔给他一句“爱信不信”,就自顾自地忙其他事情去了。

其实,在很多道人的心中,神仙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是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的。虽然游客们有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但每当看到太多的人用各种各样奇怪的方式许愿时,我内心中也总会升起一种鄙夷,心中一定会发出“你看看,到最后不还是拜神仙了”的独白。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和信众们接触的时候都是在规劝他们要信神仙。因为只有信了,祖师爷才会保佑我们万事如意。可直到有一天,一个非常虔诚的信众遇到了难以解决的事情来求神仙加持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个观点仍然是值得商榷的。

毫无疑问,道教的信仰对象一定是历代圣真,但作为祖师和信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究竟该把他们的问题抛给祖师爷,用“ 信则灵”的理念来回答,这样做是不是有一定“偷懒”嫌疑呢?如果更进一步去思考,我们究竟要从神仙哪里得到什么样的护佑呢?

在念经拜神的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心中许出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我们究竟怎样才能从神仙哪里获得保佑来实现这些愿景呢?这可能并不能够用你的经念得好、你的香烧得多这样的标准来界定,而是要看你是不是把 神仙祖师 的告诫记在心间,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践行。相比起单纯地求 神尊,更重要的是“ 信受奉行”这四个字,或可以简化为三个字,“做 神明”。

道教 的修行,不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承诺,更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上。在修养之路上,每个人的境界都不同,就像书籍一样,从初级读者向高级专家转变,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机遇。

而且,当我们面对外界困难或内心挣扎时,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并不总是在寻找答案,而是在寻找自己。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去深入了解这一切,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开始真正地实践这一切?

因此,在修道这么多年后,我越发开始不去和人谈论成佛,因为能不能够修成佛其实会受到很多缘分 的影响,我们能够做到的便是我咬定青山 不放松,把做佛的大目标深埋在心里,然后在自己日常的小小努力 中谨遵先贤教诲,为善作善,让世界更加美好,一步步走向那个远方永恒安宁的地方。这就是我的道路,也许别人认为这是懦夫退缩,但对我来说,这是我最坚定的选择。我不会再强迫自己必须成为某种模板或者标杆,而是一步一步慢慢前进,让那些曾经让我的灵魂颤栗的声音渐渐消失,只剩下一片静谧与平静。

(本文作者:高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