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无为而治中和天地探秘道教修行的奥妙

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本次活动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等多部道教经典为依据,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道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修行观。"中和"思想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先祖圣贤们以不同解释,但归纳至两大方面:"中"与"和"。

所谓“中”,是指心怀平衡,不偏不倚的状态。这就好比数学中的中心点,一旦从中心出发,无论方向如何延伸,都离中心而去。我们最初的修行初心,就如同白纸上的黑点,从这个点向外延伸无限,而这条线随着延伸越来越远,与最初的初心渐行渐远。

智慧的增长,如一射线般向外延伸,使得人们离开了原本的心怀。当我们追求名利、忙碌于世间万象之时,我们是否还能记得起初的心境?笔者相信,有许多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因为现实往往很残酷。然而,这正是我们的先祖提醒我们的,“物极必反”,回到朴素本真,是回归到“中”的过程。

修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功夫,无论走过多少弯路,只需一念升起,便可重新开始。因此,在修行中,“凡心死,道心生”。这并非意味着抛弃尘俗,而是在告诫人们明白何为凡心、何为道心。在天地万物皆有相同的道性基础上,对待事务做合乎天地大道的心,即可见到真正的人生之意。而究竟是仙还是凡或魔,其转变仅在于心理的一念之间。

所谓“和”,即不偏不倚、相互融合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没有差别,每个人都成为了宇宙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了对万物的大同。大师南华真人的齐一,也就是这一理念——所有事物都是统一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存在。在此理解之下,我们才能真正看到众生的本质,并且悟到自己内在的是非。

尽管各位高僧提出各种修行法门,但如果细究其原则,不外乎清静虚无抱一守真、中和等概念,其实都是描述一种状态——超越表面的差异,达到内在统一。这便是把握住众说纷呈但其实质相通的大智慧,也就是找到根本奥妙。此乃深刻理解古老宗派文化传承所蕴含哲理与智慧之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