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奥秘女人开悟后身体的神奇变化

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本次活动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为主旨,深入探讨新时代的道教价值观、人生观和修行观。"中和"思想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概念被先祖圣贤们解读得有不同的意义,但其本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中”,一个是“和”。"中"意味着中心位置,与之对应的是四极八方;而站在中心位置,任何方向都离不开这一点,从而理解到无论如何远离,都回归于这个中心。这种比喻也适用于我们的修行初心,当我们学得越多,看见得越多,我们是否还能记住最初的心境?当我们离开初心越远,甚至把修行变得复杂,不再是最初的模样时,你是否还记得当初发愿的心?

笔者相信,有很多人会回答不是,因为随着智慧的增长,他们可能就像一条向外延伸的射线一样,将距离中点拉远。而这正是我们追求名利奔忙所导致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答案就在于物极必反、复归于朴,让我们往回走。在南北两极之间,无论你向哪个方向迈步,都是在远离这个极并趋近于中的过程。这就是修行。

尽管祖师给了我们千万条法门,但人们总是在前进路上被吸引而忘记前进。但没关系,只要在兴尽的时候能够记得敛心息欲,在历经喜悲与爱恨后仍然记得修行的事,那么重新开始也是可取的。

人的生命需要向前,而修行则是一场往回返功夫。因此,“凡心死,道心生”并不仅仅意味着脱离尘世,而是更深层次地指出什么才叫真正的人生态度,即使在红尘之中,也能做到合乎天地大道。

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要奔向何处,以我为中的时候,我便成为了极;以万物为中的时候,我不过是一个众生的部分。如果放下个人高姿态,便能看到真实的人间与众生的道;众生成为鉴石,对映的是我们的自己。

由此,“中”之后产生了一种“和”的概念,即不偏离,是万物相合,没有事物之间区别,没有人与人之间区别。这就是从众生的自然状态谈到的没有不同或区别。通过外界相互作用悟到内在真实,这便直达了修炼的根本奥秘。不舍真理,同时包含万象,这便体现了“中和”的修炼要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