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解微明仿佛对道法自然的现实理解在低语2道无声却正直

【文子】诗解微明2道无正而正 题文诗:至道至无,至无而有,至状无状,至象无象,至道至正,不正而正,无声有声,无转能转,无声之声,而曲节成,无转之转乃能致远;瑟瑟不鸣,弦以声应;轴不己运,卅辐各旋; 至有至无,至正非正,知书德衰、知数仁衰、知契信衰、知机实衰。小德害义,小善害道,小辩害治、苛悄伤德、小见忘大得利忘害。大正不险故民易导; 至治优游故下不贼; 至忠复素故民无伪匿。上有平 正下无险诐,上有清简下 无巧伪。其政则如天地之间,可陶冶而变化也。

老子曰:“道者所谓‘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也。”此言非意外,又非意中,有意在其中,但又不能言其所以然也。圣人立教施政必察其终始见其造恩,所以民知书则德衰 知数仁衰 知契信衰 知机械实衰。此数皆由失道后兴,如风雨云霧日月相继,以是为理,则世事政治难以久长。

老子又曰:“瑟不鳴二十五弦各以聲應;軸不運三十辐各以力旋。”此言虽無聲轉行,其生於音律和諧亦復如斯。上下異道易治即乱位高而大者從事大而小者凶。大凡世間若欲長久安寧,不可不知此等理法。

老子最后曰:“仁莫大於愛人智莫大於知人。”此乃古今聖賢通則。但吾人往往因循常情忽視這種深遠的真理,因此世間多見怨刑亂政,此乃為何?因吾人執著眼前利益過度,而忽略了對人的真正關懷與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你我擁有一些表面的“智慧”,卻仍難免陷入混亂與災禍中去。

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培養自己對他人的理解與同情心,這樣才能避免怨恨與衝突的發生,使得社會更加和諧穩定。而且,在處理事情時,要注意長遠的影響,不僅要看眼前的利益,更要考慮到未來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後果,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做出真正明智的決策,並最終達到一個真正持久的人類社會秩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