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本次活动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等多部道教经典为依据,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修行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修行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何朝何代,“中和”思想始终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中”,另一个是“和”。所谓“中”,意味着站在方向的中心,没有偏离,也就是不左不右、不前不后的境界,是一种无偏执的状态。而“和”则代表的是万物相合,没有不同或区别,即使有千差万别,只要能通过这些外在的相悟到本来的道,这才是直达修行要义。
我们常常被各种吸引,从而忘记了初心,但只要能够回归于朴素,往返于极点,再回到中心,我们就能重新开始。虽然祖师开辟了许多法门,但真正重要的是保持一念向道的心。即便历经千般岔路,只需一念升起,就能找回正轨。
人的生命需要不断前进,而修行则是一种往回返的过程。因此,在修行中,有一句话:“凡心死,道心生。”这并非要求人们放弃尘世,而是在提醒人们了解什么是凡心与什么是道心。在天地间,每个事物都具备同样的道性,不必穿戴长袍就能成为仙人;即便在红尘之中的生活也是大功德。
关键不是我们当前位置,而是我是否明白应该奔向哪里。当我成为了宇宙的一部分时,我也成为了极点。当我认识到万物皆是一体时,我只是其中的一员,这样,又如何区分出中和极?正如南华真人所说:“齐一”,一切都是统一,因此只有放下自己才能真正见识到众生的本质。
尽管不同的法门存在不同,但它们都围绕着相同的中心——没有不同或区别。这就是“中”的含义。而如果能够通过外在相悟到内在真理,那么就已经达到了修行的根本奥秘。此外,无论怎样的道路,都只不过是一个表现形式罢了。如果能够将这一切放在大自然的大框架之内,便可以找到所有关于此事实意义上的根本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