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本次活动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等多部道教经典为依据,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修行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修行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何朝何代,“中和”思想始终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中”,另一个是“和”。所谓“中”,意味着站在方向的中心,没有偏离,也就是不左不右、不前不后的境界,是一种无偏执的状态。而“和”则代表万物相合,不偏离,即事物之间没有不同,人与人之间没有区别。
我们常说智慧的增长,让人们像射线一样向外延伸,但这也让我们远离最初的心怀。随着名利的追求,我们往往忘记初心。当发现自己已背离初心时,可以选择回到朴素本真之处。这就如同南北极点,如果你向任何方向走,都是在远离极点而回到中的过程。
人的生活需要向前进,而修行是一种回归功夫。因此,在修行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凡心死,道心生。”这里并非要求放弃尘世,只是在提醒人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心性。在道教看来,每个人都有天地大道的一份共通之性,不必穿戴成仙才算得上修行。如果能在红尘世界里做到这一点,那也是很难得的大德。
所以,“中”的意义并不在于个体,而在于将个体融入到整个宇宙之内,从而达到万物皆一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人间正宗。在这样的层面上,就没那么重要的是我们的位置,而是我们是否能清楚自己的方向。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身处最末端,也可称为达到了最高境界。
标签: 什么意思 、 男人怎么看待无欲无求的女孩 、 都有哪些学说 、 道家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 、 适合发朋友圈的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