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本次活动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等多部道教经典为依据,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道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修行观。"中和"思想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先祖圣贤们以不同解释,但归纳至两大方面:"中"与"和"。
所谓“中”,是指心怀平衡,不偏不倚的状态。这就好比数学中的中心点,一旦从中心出发,无论方向如何延伸,都离不开原点。然而,当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学习越来越多,理解越来越深时,我们是否还能记得起初的心愿?当我们的知识增长,就像一条射线向外延伸,与最初的中心点渐行渐远。
这也是许多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随着智慧的增长,他们往往更偏离了最初的心愿。在追求名利时,我们把所有美好的时间都花在了忙碌之上,而忘记了真正的人生享受。那时候,该怎么办?
答案就在于回归到朴素,这正如物极必反一样。无论你站在什么极端,只要迈出一步,你就会逐渐回到中间。同样地,无论你走过多少条路,只要敛心息欲,你就可以重新开始。即使经过千万个岔路,也只要有一念升起,就能找到修行的门径。
所以说,在修行过程中的重要的是回返,是做一个往回“返”的功夫。而这也体现在“凡心死,道心生”。这里不是要求人们放弃尘世而专注于修道,而是在提醒人们认识到何为凡心、何为道心。在天地万物皆有相同的大 道性下,即使身处红尘,也可称之为高尚之举。如果能够明白此理,那么仙魔凡间,便只是一念之间的事。
因此,“中”之后,又有“和”。不偏离,就是万物相合,没有事事对立,没有人与人分歧。这正是从众生的本质上讨论的一种境界。不管外表如何变化,最终还是要悟透本来的真理。大自然法则包含一切,同时又包含各种形式,不同而又一致,这就是所谓的“中和”。
尽管有很多不同的修行方法,但若细究其根本,每一种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概念展开。如果能够通晓众说,并融会贯通于大 道,则便找到了道教修炼的大奥秘。此乃广大的宇宙之音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道教说的话 、 道德经章节目录 、 无为而无不为怎么翻译 、 如何用道德经骂人 、 道德经对顺势而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