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道至简解密道教修行的奥秘之中和法_天然道观

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本次活动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等多部道教经典为依据,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修行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修行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和”思想一直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概念:一个是“中”,另一个是“和”。

什么叫做大道至简?其实,“中”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它需要先有方向的概念才能存在,因此在前后左右之间的地方,我们称之为“中心”。相对于中心而言,便是四极八方。站在中心位置向任何一方看,其实都是离开中心而奔向极点的过程,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标注一个黑点,从它向外延伸出的直线,无论多长,都离初心越远。

当我们学习的知识越多,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也越深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保持初心。当我们的见识变得越来越宽广,我们是否还能记得起初的心境呢?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目标,你是否还能回忆起当时发愿成为的人样?

笔者相信,有很多人可能会回答不是,因为随着智慧增长,他们就像是一条不断延伸出去的射线,与最初的心境渐行渐远。然而,这正是在告诫我们,要往回走,要回到朴素本真。这不仅适用于人的生活,也适用于我们的修行。如果处于极端的一边,那么无论你走哪个方向,你都将逐渐接近中央。

尽管祖师传下了许多修行法门,但人们仍然容易被各种吸引力所迷惑,从而忘记前进路。但只要能够记得最终目的,即使经历千万次选择错误,只需再次专注于内心,就能重新开始。修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功夫,是一种往回趋中的过程。

所以,在修行中有一句名言:“凡心死,道心生。”这里并非要求放弃尘世,而是在提醒人们明白何为凡心、何为道心。在天地万物皆有同一性的观念下,不仅穿戴成仙进入深山老林才算完美,如果能够将这种态度带入红尘世界,也同样是一个大大的功德。

因此,最重要的是明白要追求什么样的方向。如果我视自己为中心,那么我便处于每个地方;如果视万物为中心,我不过是其中之一;那么哪里还有区分中的极呢?正如南华真人所说:“齐一”,万物作为一体,我与万物也是融合在一起。而只有放下高傲,可以真正看到众生的本质,这也正是我自己的镜子。

由此衍生出了“中”的另一层含义——即“和”。不偏离,就是一切事物相互吻合,没有差别。不管怎样变化或发展,只要不偏离这份本性,就是通达最高层面的修炼法门。而且,不论外表如何不同,却始终与宇宙大道相守真。这就是通过外界相互悟到了内在原则的大妙用。

虽然 道家有很多关于修炼方法的说法,但若细品其间,每个人说的话虽各异,或云清静,或云虚无,或云抱一,或云守真,或云中和,实际上只不过是在表达相同的大理想。一旦能把所有这些话语汇聚起来,并找到它们背后的共同之处,就可以窥见到真正的大奥秘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