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引领中和之道天然道观的修行奥秘探究

在2020年12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第十二届玄门讲经活动,本次活动以“爱人利物,和合包容”为主题,以《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等多部道教经典为依据,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道教及修行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修行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何朝何代,“中和”思想始终是道教修行的核心要义。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中”,另一个是“和”。所谓“中”,意味着站在方向的中心,没有偏离,也就是不左不右、不前不后的境界,是一种无偏执的状态。而“和”则代表万物相融,不分彼此,是一种大同小异的状态。

在追求智慧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像射线一样,从最初的心怀走向外延伸,但最终可能越发远离最初的心念。当我们沉浸于名利之争,与世俗纷扰时,便忽视了初心。然而,当意识到这一点后,可以尝试回归朴素,将一切复归于本真。这正如祖师们所说,“物极必反”,即当达到极致时,就自然会有反转。

修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不断地自我反省,并且认识到凡心与道心之间的差别。真正意义上的修行不是逃离尘世,而是在尘世中的悟透。因此,在众多修行法门之中,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并实践“凡心死,道心生”的理念,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大道。

虽然各路学者对于如何实现这种悟透持有不同的看法,如清静、虚无、抱一或守真,但其实质都指向了一种对万象皆包含于大道中的认知。如果能将这些不同的声音汇聚成一体,即可触及到深层次的大奥秘。此乃通过广泛学习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对古代智者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的一种尊重与继承。

标签: